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6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6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6年12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东建工集团 突破体制改革改写建筑使命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蔡钱英

工程全景图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富民产业。在三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中,中国建筑业蓬勃生长,争相斗艳,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如何占据一席之地并形成自身的发展模式是每个建筑企业都在为之努力的目标。

近年来,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建工集团”),坚持战略引领,寻求创新突破,深化体制改革,打造发展平台,用创新驱动转型、用转型推动发展,实现了从“单一建房”到“综合建城”的发展模式升级和从“传统建筑商”到“城市建设综合服务运营商”的发展理念升级,进而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加快转型升级

构建全产业链综合平台

12月5日,《中国企业报》记者跟随国资委新闻中心采访团走进广东华隧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华隧建设”)正在紧张施工的地铁21号线建设现场。

“可别小看这挖坑建井开隧道,这是实实在在的高新技术施工。”项目部经理王小军告诉记者,整个施工过程都是采用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国内首创的泥水/土压双模式盾构机,“虽然在成本和工作效率上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变化,但是大大控制了整个工程的安全质量,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近年来,广东华隧建设在施工实践中不断创新,研发生产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泥水盾构机和土压盾构机,在华南地区不仅最早同时拥有泥水平衡盾构机和土压平衡盾构机,且数量最多,并同时掌握两种盾构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技术。“我们企业参与了广州地铁、深圳地铁、成都地铁、北京地铁等项目,且多次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王小军自豪地说。

其实,广东华隧建设也仅是广东建工集团近年来众多成功转型升级二级公司的一个缩影。广东建工集团领导班子深知,单靠施工一条腿走路,不足以支撑其稳步、有序发展,于是,他们明确提出了要打造“城市建设综合服务运营商”。

广东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丘小广说,“作为一个传统建筑企业,广东建工集团一直以建筑施工为主,经营模式和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始终难有大的突破。近年来,我们提出‘做大、做强、做实、做活、做好、做长’的‘六做’发展理念,用‘建筑商、投资商、运营商’和‘三大战略转型’来谋篇布局,寻求创新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发展平台,用创新驱动转型、用转型推动发展,带动了建工集团从‘单一建房’到‘综合建城’的发展模式升级。”

据了解,三大战略即由传统的建筑经营模式向现代的建筑经营模式转变,由单一的建筑经营向多元的资产经营转变,由单一的实体经营向多元的实体经营与虚拟经营相结合转变。“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促进广东建工集团由低端、传统、分散的业态向管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装备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新型业态发展。”丘小广如是说。

推动体制创新

激发内在增长动力

根据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广东建工以混合所有制为主要形式,进一步优化资产业务结构和企业结构,推动所属二、三级企业改制,实现产权多元化。

2014年,广东建工旗下广东建科院、华隧建设、安装公司、基础公司等4户企业被纳入省国资委50户体制机制创新试点企业范畴,目前正在按照试点方案有序推进。

“今年7月,我们刚刚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造,并实现了管理层和骨干员工第一期共108人持股的工作,大家创新发展的劲头更足了,个人发展实实在在与企业绑在了一起。”广东建科院党委书记陈少祥介绍说,“我们还同时引入了广东国有企业重组发展基金(有限合伙)、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有限公司两家战略投资者进行增资扩股。体制的转变既增强了企业内部凝聚力也获得了更有益的外部支持,我院注册资本由2.3亿增加至3.139亿元。”

广东建科院是从成立于1958年的建工系统下属的小小事业单位发展演化过来的。在广东建工集团的战略规划下,2013年改为全民所有制企业,2014年12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今年7月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造。

广东建科院董事长曹大燕说,“多次改革是为满足上市条件做准备,根据国家证监会相关要求,就我们近年的经营等各项指标看,除‘发行人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的条件外,其他条件特别是财务状况现时已充分达到发行要求。”

改制不断激发着广东建科院的内在增长动力,2015年实现收入9亿元,利润达到1.7亿元;2016年上半年净利润6000万元,同比增加49.2%。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广东建工集团实现净利润年均增长13.26%;净资产从2010年14.55亿元到2015年68.27亿元,年均增长36.24%;资产负债率从2010年86.58%下降到2015年69.33%。今年上半年,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集团营业收入金额为146.23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了10.4%;净利润金额为1.94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了17.6 %。

两条腿走路

加快补齐短板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华隧建设这家以打洞掘地见长的“老土”公司,在现代“时尚”的资本市场上步伐更快。

早在成立之初,广东华隧建设就将上市确定为首要战略目标,肩负起创建融资窗口,拉动整个建工集团资本运营的使命。八年来,华隧建设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地开展了大量准备工作。一方面狠抓经营管理,保证综合财务指标的稳步上升,积累上市所需的经济硬件;另一方面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规定,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以满足上市监管要求。

根据发展需要,华隧建设先后成功进行了五次增资扩股,引进了两家擅长资本运作的战略投资者,实施了管理层和核心员工增资持股,引入了由广东省国资委主导组建的广东国有企业重组发展基金(有限合伙),公司注册资本金增加至5.5亿元,规模实力显著增强,并实现了产权多元化,成为一家国企控股、战投参股、员工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目前,华隧建设正在上市中介机构的指导下,紧锣密鼓地开展上市前辅导工作,并已在广东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

对于集团近年来在资本运作上的大踏步前进,丘小广显然并不满足,“我们发展的一个瓶颈就是缺少有效的资本运作平台,这是我们的短板,必须正视,也必须努力补齐。”

根据广东省国资委的工作要求和部署,广东建工集团已着手推动集团整体上市工作,资产证券化工作由二级企业层面上升到集团公司整体层面。作为首批推动广东省属企业整体上市的重点项目,集团正按照上市政策条件,采取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和两个下属企业上市“两条腿走路”,双管齐下推动上市工作。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