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守生态底线 特色小镇才能“多规合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范颖华
特色小镇、生态先行 本报记者 江金骐/摄 |
无论是国家政策层面,还是地方实践层面,建设特色小镇都突出了“生态”理念。
“特色小镇只有先打好生态牌,才能做到‘多规合一’,也只有这样,才能从规划上、技术上杜绝跟风,防止大跃进。”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党委书记柳忠勤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对特色小镇的生态要求,是“红线”也是“底线”。
“生态”必选项
雾霾、城市内涝、水体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已经严重困扰了中国的大中城市,对于新一轮的特色小镇建设,绿色、生态小镇已成为特色小镇的应有之义。可以说,生态如果不达标,特色小镇申报将会被一票否决。
住建部、发改委等三部委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绿色发展理念、绿色生态特色小镇的概念,把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原则之一。要求补齐生态环境、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
有关单位在要求中强调:路网合理,土地利用集约节约;自来水符合卫生标准,生活污水全面收集并达标排放,垃圾无害化处理,绿化覆盖率较高,防洪、排涝、消防等各类防灾设施符合标准;鼓励多规协调,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合一等方面,可以说,都彰显了特色小镇的绿色生态要求。
《中国企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发布的《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中,除了要求各省(区、市)组织相关县级政府做好推荐填报,专家评估、实地考核,意见填报、组织复核、现场抽查等程序外,还着重强调:“候选特色小镇近5年应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环境污染、重大生态破坏、重大群体性社会事件、历史文化遗存破坏现象。”
由此可见,特色小镇在申报评定中,对有重大环境污染、重大生态破坏等,生态一票即可行驶否决权。
而走在特色小镇建设前列的浙江省,在其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更是指出,所有特色小镇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
《中国企业报》记者在采访中的了解到,成为特色小镇“样板工程”的浙江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可概括为:功能力求“聚而合”,建设形态力求“精而美”。
林立的高楼大厦不是浙江要的特色小镇,“产业园+风景区+文化馆、博物馆”的大拼盘也不是浙江要的特色小镇,浙江要的是有山有水有人文,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高度融合,让人愿意留下来创业和生活的特色小镇。
为了建设“高颜值”小镇,浙江特色小镇要求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规划空间要集中连片,规划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坚持规划先行、多规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也足可体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无论是国家级特色小镇(建制镇),还是各地形形色色的特色小镇,生态都是必选项。可以说,生态小镇可以不是特色小镇,但特色小镇必须是生态小镇。
谨防作势“圈地”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党委书记柳忠勤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特色小镇建设要防止“剑走偏锋”,要根据当地情况,顺时顺势而为,不要硬做。
据介绍,全国目前有将近两万个建制镇,不可能每一个都有条件做成特色小镇。一定要以点带面,几年、十几年,分批次循序渐进,不能盲目跟进、跟风。
在国家级特色小镇创建中,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中央财政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奖励。
柳忠勤说,越是这种情况下,各地越要理性判断、实事求是,切忌造成新一轮的“圈地”现象。既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又会引发侵犯农民土地利益的事件发生。
现在,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在强化“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意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无疑是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就必须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专家说,作为最高层次的国土空间规划,其具有综合性、基础性、战略性和约束性,对区域规划、土地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具有引领、协调和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
柳忠勤表示,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多年来一直在倡导创会会长于光远关于陆、海、空的“大国土”概念。在大国土框架下,落实到特色小镇发展更应该突出生态优先、绿化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等原则。在各地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做到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规避发展上的误区。
“比如,越是特色小镇,越要建立统一、科学、细化的空间规划,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做到多规合一。” 柳忠勤说。
据了解,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目前正在进行全国国土空间优化发展实验区、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和百佳深呼吸小城等“三区一城”县域创建。在此基础上,下一步将指导建设深呼吸科普小镇等一批有特色、有人气的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