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灿工场: 二元定位打造两岸创新孵化平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晨辉 张艺姣
华灿工场 |
使命需要共担,发展需要共享。11月30日下午,“共担使命共享发展——第二届两岸青年和平发展论坛”在京举行,论坛旨在进一步号召两岸青年精英,共同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助添创意与动力,携手为两岸青年创新创业搭建平台,对接项目和提供服务。会后,《中国企业报》记者随同台湾代表团参观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海龙大厦的华灿工场。工场落地中关村,由民革党员主办,致力于两岸文化产业交流,这些独特的标签为这家创业创新孵化平台增添了不少魅力。
“设计+科技”的二元定位
几乎所有的文创园区,从设计上都多多少少有创意的痕迹,华灿工场更是如此。记者进入华灿工场,映入眼帘的就是极富特色的创意灯具,大气明亮,营造了现代化的办公环境。据工作人员介绍,华灿工场的装修是台式风格,整体时尚简约。同时,在功能布局上非常注重实用性。依据工作模式的不同,这里分为开放办公区和封闭办公室两种。开放办公区空间设计灵活,便于团队互动,协同合作;封闭式办公室则相对独立,是个人办公的理想场所。
华灿工场是由中民国投(北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创建的两岸青年创新型孵化平台,创办之初,投资者们其实都对企业孵化不是很了解,也明白投身于不熟悉的领域存在的巨大风险。但这群民革党员凭借一腔热情,还是做了。
华灿工场总裁柳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都明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可能靠这个众创空间盈利。就空间出租而言,我们拿到的价格和租给企业的价格是基本持平的,如果加上运维费用,实际上是亏损的。”
据柳青介绍,华灿工场最开始是基于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的优势资源创建的,服务的重点是推进设计成果落地转化。“华灿奖”是由民革中央与教育部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主办,中民国投(北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承办的两岸青年设计竞赛,也是国内首个作品征集覆盖两岸及港澳地区的设计类大奖,旨在发现、推介两岸四地青年设计师,以创新、时尚、实用为评审原则,选拔最具创新意识和培养潜力的青年设计人才,是能有效推动台湾设计院校、文化组织、文创企业与大陆院校、企业的对接,并开展深度交流与发展,积极推动设计方案向产品的市场转化。
但在实际运营中,柳青发现,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如果服务重点仅聚焦在设计领域,那么物理空间闲置和运营亏损扩大将严重限制华灿工场的未来成长空间。在多重因素下,华灿工场调整招商引资策略,确定了“设计+科技”的二元定位。
同时,为了实现搭建两岸青年交流和合作平台的初衷,华灿工场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实习、就业、创业提供从政策解读到生活指南的一条龙服务。“台湾的青年愿意参与大陆的市场,但是难度非常大。而在我们这个平台,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公司注册、活动办公、商务洽谈等事项,让这件事变得简单而高效。并进行政策申请、商旅服务、投融资等增值服务。如果遇到看好的项目,华灿工场也会为其提供资金支持。”柳青接受采访时谈道。
从垂直领域发挥优势
在华灿工场既定的战略规划中提到,将以北京作为两岸对接的起点,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主要着力点,放眼港澳台,将品牌影响力扩散到全国范围,打造一个标杆型的产业品牌。
现阶段,华灿工场主要参与初创企业的孵化,与入驻企业签订合同周期一般为三个月。当企业具有一定的团队规模、资金和业务实力后,便逐渐退出这个平台。平台以这种模式循环运作。但放眼今后的发展,为了落实创建目标和经济效益,华灿工场未来将逐步推进长期、稳定合作的建立。柳青也表示:“我们想要在众多的企业孵化平台中脱颖而出,就要坚持以促进两岸交流为特色,与通信产业紧密结合,依托华灿奖聚集设计人才,在设计的垂直领域发挥出优势。同时,我们将借助一些民革党员在产业方面的优势,为入驻企业提供市场、资金以及技术方面的支持。”
“发展设计、创新产业,首先要给年轻人政策和资金支持,并有很好的创业场地,这些现在大陆已经做得很好。未来两岸间还要在知识产权领域加大合作。”台湾文创业知名人士、琉璃工房创始人张毅表示。
柳青向记者透露,“我们也要走出去,目前公司在成都、上海、深圳都有布局。在成都,我们正在启动一家1万多平的众创空间,享受10年免租政策。运营成本大幅度降低了,我们就能对入驻的企业也实行非常优惠的政策。”柳青表示,“四川拥有强大的通讯技术产业背景,下游制造企业也很多,未来我们将加深与这些企业的业务合作。作为两岸交流合作平台,华灿工场正在受到关注。民革中央也会将很多对台交流项目放在这个平台上,对我们来说也是宣传和推广。未来,华灿工场将稳扎稳打,成功一个,再发展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