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消费电子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2版            消费电子
 

2016年12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践行健康烹饪 蒸微一体机颠覆厨电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许意强

不是微波炉,也不是电蒸箱,而是蒸微一体机;可蒸食、可微波,还可“外蒸内微”。

这款今年上市的厨电跨界新品类,不只是给中国厨房的烹饪带来新的料理方式和美食体验,更让方太倡导的“健康、环保、有品位”生活方式加速落地;更为重要的是,还彻底打开中国家电企业打造颠覆式产品的创新思维和格局,让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从弯道超车到换道超车成为可能。

蒸微一体机,这款由厨电巨头方太定义并打造的厨房新品类,正是近年来这家企业在中国厨房行业实施无边界创新的重要战略成果之一。面对近年来家庭生活水平快速提升、住房结构中厨房小型化,中国厨电产业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用户对于厨电新品类需求越来越多,厨房可以容纳的空间却越来越少。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提出,“打破传统厨电产业界限,在空间上做减法、功能上做加法,以跨界新品类满足不断升级的用户需求”。

不只是一款中国原创的厨电新品类

对于很多中国家庭来说,蒸微一体机绝对不只是一款中国原创的厨电新品类,还是一个提前享受未来健康烹饪的生活新平台。

最近30年来,无论是微波炉还是电蒸箱,这些早已习以为常的厨电产品,都只是欧美企业为本国家庭厨房烹饪开发的。但是,蒸微一体机却是由方太专门为中国家庭的厨房烹饪打造的。由此也就更能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

这款产品,不只是简单地将微波炉与电蒸箱的功能和应用进行跨界融合,而是围绕大量家庭用户的烹饪需求和痛点,将微波的快速加热功能与电蒸箱的健康蒸食,以及外蒸内微的新烹饪方式进行无缝打通,通过26L的宽裕空间设计,让一个家庭在短短一个小时内用一台机器搞定一顿“三菜一汤”的丰盛晚餐。

特别是对于一些不会烹饪,却又向往美食的80、90后消费群体来说,蒸微一体机利用智能化技术在产品中内置8大类49个智能菜谱,在烹饪时针对不同的菜谱自动调节火候、温度、时间,从而让初学者也能烹饪出一桌好菜。

不少消费者指出,“方太蒸微一体机的问世,不只是实现一台‘中国造’取代两台‘欧美造’的厨电体验升级,更重要的是创造新的美食烹饪方式。”

业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近年来在方太等厨电巨头的推动下,本土企业专门为中国厨房打造的新品类越来越多,比如水槽洗碗机,欧近跨界油烟机等,这些新品类在丰富中国厨房烹饪方式的同时,还带来了新的厨房烹饪新方式,实现了中国企业对中国厨房的重新定义和打造。

可以看到的是,在这些厨电跨界新品类层出不穷的背后,正是围绕方太近年来提出的为中国家庭打造“健康、环保、有品位”烹饪体验展开。对此,家电专家张彦斌指出,“最近几年来,在互联网企业推动下,用户思维等新概念在家电行业满天飞,方太却扎实通过一款款跨界创新的厨电新品类,真正将用户思维应用到产品研发和创新理念之中,可以说是家电行业中最具用户思维的企业。”

赋予中国家电打造颠覆式产品新动能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厨电行业,还是大家电、小家电行业,中国企业都面临着一轮发展扩张的天花板。由于在产业发展伊始,中国企业采取跟随、模仿的策略,导致在参与并引领市场竞争的差异化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上,一直停滞不前。如何打造并定义具有颠覆式创新的家电新品,成为今后几年决定中国家电在全球市场竞争力的核心。

眼下蒸微一体机上市不过短短半年,就迅速成为推动厨电产业逆势发展和扩张的新动力,受到越来越多中高产阶级家庭的青睐。同时,隐藏在这款跨界新品背后的一条中国家电企业打造颠覆式产品的创新之路,也提前浮出水面:基于产品技术的创新能力,勇于打破传统产业创新的边界,紧紧围绕用户生活痛点,另起炉灶定义产品的功能和定位。

众所周知,在近年来中国家庭的美食烹饪过程中,微波的便捷、水蒸的营养已经得到共识,但如何将两者的优势和精髓进行打通,却很少有企业真正立足用户需求展开主动创新。方太蒸微一体机的问世,不只是在厨房的空间上进一步简化,在产品的功能上进一步完善,还重新定位产品功能和价值,创造更加便捷、智能、美味的烹饪体验。

在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管益忻看来,“当前很多家电企业经营业务的多元化扩张,甚至是跨界造车、造手机,都只是为了解决经营业绩的可持续增长问题。但是方太近年来围绕厨电产业展开的产品跨界创新,不断推出一系列跨界新品类却只是为了更好满足用户的体验。方太这种看似不关注业绩,只关注用户需求,实际上却为企业自身和行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了一条更良性、更可持续的新轨道。”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