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融资担保行业 要完善风险共担机制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谢诗晓
融资担保是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对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加大政策扶持,规范行业发展,提升服务能力,融资担保行业稳步发展、成效明显。以临沂市为例,截至目前,全市获得正式经营许可的融资担保机构共有29家,注册资本金总额39.9亿元。2015年,全市新增融资担保额达到119.7亿元,年末在保余额达到106.6亿元;全年共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4061笔、金额82.2亿元,为“三农”经济提供担保2277笔、金额38.2亿元,有力促进了全市中小企业二次创业和万众创新。
虽然融资担保行业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五个方面问题:一是融资担保能力偏弱。大部分融资担保机构资金规模偏小,实力不强,担保能力不足。融资性担保机构担保放大倍数较低,平均放大倍数为2.42倍,部分融资性担保机构业务规模不能达到相关要求,处于亏损状态。二是内控机制不健全。部分融资担保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管理水平不高,财务管理不规范,未能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此外,部分担保机构偏离主业,热衷于大项目和高风险、高盈利的投资项目或证券投资。三是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银担风险配置失衡,担保机构和银行权利和责任不对等,银行对担保机构认可度不高,在风险分担上,大多数担保机构承担100%担保责任,增加了担保机构的风险系数。同时,目前各级政策性风险补偿资金偏少,对担保机构有效补偿能力不高,政策性扶持力度较弱。四是高端专业人才匮乏。由于担保行业尚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缺乏专业人才培养管理运作机制,且没有建立担保从业资格准入制度,造成担保从业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社会征信体系不够完善。金融机构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缺乏完整实用的评价跟踪、调查分析和动态监测等监管措施,不能及时掌握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财务状况、或有负债变化,一旦发生风险,不能及时有效防范。
为此,笔者建议通过以下五项措施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发展:一是扶持融资担保公司做大做强。通过政府牵头出资、引入商业资本、企业参股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建立机构健全、覆盖面广、运行顺畅的融资担保体系。鼓励有实力的融资担保机构采取分保、共保等多种形式,开展兼并重组,整合资源扩大业务,放大担保资金规模,提升整体效能。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集中整合有利资源,扩大政策性担保公司的净资产数量,放大担保倍数。
二是加强融资担保机构建设。按照信用中介的内在要求,发挥保险机构保险保障优势,建立贷款风险保证资金池,推动贷款保险业务发展,做好风险管理。坚守融资担保主业,发展普惠金融,适应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发展趋势,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提供丰富产品和优质服务。积极应对担保业务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依法做好担保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化解工作。
三是完善风险共担机制。加强财政政策、信贷支农政策协调配合,加大对金融机构、担保机构支持小微企业贷款或担保业务的风险补偿奖补力度。按照商业可持续、风险可防控原则,以平衡责权关系为关键点,进一步完善银担合作政策,积极扩大、深化银担合作。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信用记录,对合作的融资担保机构进行差异化管理,提高风险控制水平。鼓励担保机构通过联合担保、再担保、担保与保险结合等方式,转移和分散担保风险。
四是积极推进征信信息共享。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征集和信用信息联网查询功能,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资源共享的社会化。开通担保公司的征信系统入口,建立银行、担保公司的企业诚信共享平台,制定信息查询服务标准,为担保公司提供与客户相关的信息查询服务。
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加大对融资性担保机构高管人员培训力度,开展担保理论培训和孵化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建立高素质的融资担保人才队伍,提升融资担保行业的经营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作者单位:临沂市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