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40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第40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施创新转型试点 陕西国企探索“四新”机制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剑波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使经济增长从资源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成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适应新常态的关键。随着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陕西省属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部分产业对外技术依赖度高,不少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难以形成竞争优势。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科技创新,突破核心技术,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努力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对此,陕西省将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通过多项措施推动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

机制创新

是科技创新关键

为了不断发挥科学家顾问团、行业专家和企业家在重大创新决策中的作用,陕西省将建设包括产业专家和企业家在内的新型科技智库,产业专家和企业家的比例不少于40%。同时,设立陕西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开展全省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政策、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等研究,服务陕西省委、省政府科技创新决策。

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方面,陕西省将选择有代表性的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创新转型试点,探索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转型发展的新机制;更多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

陕建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耀华告诉记者,科技兴企、助推发展,前提要重视,核心要求实,关键是机制。一是求实。结合企业所需去研发,研发成果要能够直接解决生产当中的技术难题。二是经营。企业要围绕经营研发。科研工作是经营的第一理念。三是创新。在注重自主研发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新技术的学习、引进和借鉴,经常性地组织专家开展学习交流,汲取行业前沿技术,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实力。四是人才。加快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引进机制,引进学生和社会人才,进一步增强科技工作者兴我陕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几年来,陕建集团深入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力促进了企业快速发展。

立足当前

谋划长远相结合

同时,陕西省继续落实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普惠性税收政策,放宽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研发活动和费用范围,落实企业技术转让所得、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等税收优惠政策,并推进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分期缴纳、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等税收政策落地。

陕西省国资委宣传工作处处长法自领告诉记者,为了推动陕西省属企业科学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企业,陕西省国资委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以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中心,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建设,加大科技创新经费投入和创新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陕西省属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支撑。

坚持立足当前和谋划长远相结合。法自领表示,既要围绕企业当前发展需要,加大研发和攻关力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瓶颈,又要结合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着眼提升长远竞争力,注重前瞻性研究,加强技术储备。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既要选择具备技术优势的重点领域、行业、企业,确定发展目标,集中优势资源,实现重点突破,又要做好统筹规划,总体部署,分类指导,以能力建设为重点,整体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坚持市场导向与政策引导相结合。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做好国家创新政策的研究和运用,激发技术创新体系中各要素的创新活力,走创新驱动的道路。坚持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要把握企业创新的内在规律,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突破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营造鼓励创新、激励创新的制度导向和环境氛围,增强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

激发创造活力

实现内生增长

“十二五”末,陕西省属企业科研开发、技术装备和科技管理水平明显得到了提高,科技人才结构、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达到8户,省级创新型企业达到20户,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陕西煤化集团董事长杨照乾告诉记者,近年来,集团通过引进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和自主创新等方式,依靠科技引领企业转型升级。目前,拥有省部级以上研究和技术中心22个,其中包括煤炭绿色安全高效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科研机构。

几年来,陕西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活力不断释放。陕西省技术合同成交额中,企业累计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比超过60%,企业累计专利授权占全省的46.8%。企业已经成为创新和技术转移转化的主体。

陕汽集团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联合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成功搭建了技术战略研究、应用型技术研究、平台产品开发及应用工程四层次开放式科技创新平台,在美国加州大学、清华大学等10多所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目前,陕汽载货车百公里平均油耗比同类产品低10%左右,陕汽纯电动轻卡续驶里程达300公里以上,性能位居国内前列。

陕西省大型国企延长石油集团不断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开辟了一条资源型企业创新发展的新途径。据了解,集团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已经由2006年的不足2亿元增加到现在的近100亿元,投入比例达到主营业务收入的4%。

业内人士指出,国企聚集资源的能力比民营企业强,融资条件也比民营企业有利,国企有国家信誉做背书,尽管也实行有限责任制度,但破产的可能性很小,如果发生困难,解救的方式显然强于民营企业;国企通常有跟政府对话的特殊渠道,也有获得政府特许的更多机会;国有企业具有聚集资源的优势,也有人才和组织优势,在这类技术创新上大有用武之地,可以集中力量实现创新突破。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