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浮简史
来源:中国企业报
磁浮列车利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让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使车体完全脱离轨道,悬浮在距离轨道约1厘米处,腾空行驶,创造了近乎“零高度”空间飞行的奇迹。
“磁浮”充满科技感又倍显神秘,目前世界上掌握磁浮技术的国家仅4个,分别是德国、日本、韩国和中国。
磁浮技术的研究源于德国,早在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于1934年申请了磁浮列车的专利。磁浮列车就是运用此原理,通过电磁力实现列车与轨道间的无接触悬浮和导向,再利用直线电机产生的电磁力牵引列车运行。
20世纪70年代后,德、日、美等国相继开展磁浮运输系统研发,其中以德、日的成就最为瞩目。
上海磁浮列车专线由中、德两国联合开发,于2003年1月4日正式商业运营,全程29.863公里仅需8分钟。由于是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营的高架磁浮专线,国内外均没有先例可循,其在设计、建设中碰到的都是一系列新问题。
上海磁浮列车工程由车辆、控制、驱动和轨道梁及土建工程组成。前三部分均从德国引进,唯有轨道梁由中方负责研发。为实现磁浮列车高速平稳运行,轨道梁制作精度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这对钢筋混凝土制品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当时,德国磁浮线也只浇筑了一榀不成功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其余均采用钢梁。轨道梁的研发问题成为决定上海磁浮列车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
2016年5月12日,美国首次公开测试超高速管道高铁推进系统。这一设想是从封闭管道中抽掉空气,用磁浮技术使运输舱悬浮在管道内消除摩擦,能用极小能量推动车舱高速前进。
2015年4月16日,日本在东京以西进行超导磁浮列车高速运行试验,创造载人行驶590公里/时的世界纪录。同时,中国也在不断进行超高速磁浮列车试验。
“速度”一直是人类发展轨道交通的不懈追求,“超级高铁”催生城际往来梦想,一项项亮眼的数据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但有关建设和运营磁浮列车工程投入产出比的争论一直存在,高额的建设投入和运营费用令许多国家望而却步。磁浮列车技术之路将通向何方,一度成为捉摸不定的问题。
然而,中低速磁浮列车却在争论中另辟蹊径,与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相比,因其相对较低的造价、噪声小、爬坡能力强、速度快、转弯半径小、无污染等优势,已逐渐进入世界各国视野。日、韩分别于2005年、2014年建成中低速磁浮线路。长沙磁浮快线的开通,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拥有中低速磁浮线路的国家。
(王雅静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