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扶贫”一年 丈量“万企帮万村”精准度几何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洪鸿
精准扶贫是中央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决策部署。随着扶贫工作的持续推进,企业的力量越来越凸显出来。去年,“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正式启动,这让包括民企在内的企业扶贫大潮愈加汹涌。企业扶贫现状如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成果怎样?在推进落实中遇到了哪些瓶颈?围绕这些问题,《中国企业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数万民企参与
此前,中国曾有过三次大规模的扶贫行动,使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减少了7.9亿,扶贫成果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但以“输血”为特征的扶贫工作存在“大水漫灌”的现象,导致资金浪费,扶持政策偏离目标。
“以往扶贫工作大多是政府唱主角,现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政府仍然要发挥核心主导作用,但更重要的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的当务之急是:搭建精准扶贫平台,让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带动贫困地区脱贫中扮演重要角色。”国家行政学院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朱文卫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去年以来,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光彩会在全国开展了“万企帮万村”行动,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22000多家民营企业通过投资项目、安置就业、捐款捐物等多种形式,与21000多个贫困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
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引进飞鹤乳业,该企业年贡献率是县财政收入的20%,同时促进了当地很多与企业相关的附属产业壮大和发展,吸纳了大量农户,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整体脱贫作出了大的贡献,成为扭转扶贫工作中“政府热、社会弱、市场冷”被动局面的典型。
根据“产业扶贫”的思路,四川宏达集团进行了一项有益的尝试。早在10年前,宏达集团就在西藏控股设立西藏天仁矿业有限公司,从事矿产品采、选及销售。其中,邦铺钼铜矿一期工程首期项目在建成投产后,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四川宏达集团副总裁、党委副书记刘德山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在他们的带动下,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给矿区周边地区的脱贫工作带来积极影响。
万达恒大成先进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初显成效,不仅体现在帮扶了多少贫困村、使多少贫困人口脱贫,更关键的是在模式探索上迈出了重要步伐,如万达的“包县”、恒大的“结对子”等模式对精准扶贫工作都起到了极好的示范效应。
在众多扶贫模式中,“电商扶贫”借助快捷的网络平台而显得极具时代气息。2015年1月,“电商扶贫”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推进实施精准扶贫的十大工程之一。同年,阿里巴巴全国超过1000万元销售的“淘宝村”已经有780个。2016年1月22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京东集团签署《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产业扶贫、创业扶贫、用工扶贫”三大模式。
京东集团大客户市场部总经理孙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电商扶贫方式,让有价值却无出路的农特产品,精准寻找到需求量剧增的网络市场,这种立竿见影的新扶贫方式为解决贫困家庭就业创收问题提供了保障。
“无论是通过网络渠道实现农产品面向全国销售的‘新实体经济’,还是借助扶贫专项基金与政府、社会组织、合作社等联合行动,最重要的是提供给帮扶对象创造收入的机会和平台,实现良性循环。”朱文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朱文卫认为,民营企业可调动其产业积累,因地制宜导入产业,并将产业打造成带动当地脱贫致富的龙头,不仅解决了当地就业创收问题,更能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他说,这是一种可以扶到“点子上”和“根子上”的扶贫方式。
政府必须构建一种新的政企结合和社会融合的扶贫新体制,才会极大释放社会和企业扶贫的巨大潜能。
产业扶贫是核心
“精准扶贫最重要的是产业扶贫,精准扶贫,产业是核心,市场是关键,在产业带动的过程中,一些颇具实力的社会资本、民营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市场化、规模化扶贫的有益经验。”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宋清辉指出,国内多年的扶贫经验验证了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重中之重。没有产业发展带动,很难脱贫。这几年贫困地区产业扶贫作为重点在推进,而且成绩比较突出,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是脱贫的必由之路。
刘德山认为,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产业扶贫是消除贫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民营企业以科学财富观引领社会责任管理的又一体现。可真正实现企业“开发一方资源,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投资理念和自身价值。
“在未来的扶贫工作中,企业能够发挥的影响是巨大的。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发掘自身蕴藏的优势,为精准扶贫提供创新性的尝试和支持,这才是企业的真正价值所在。”朱文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认为,在实际操作中,精准扶贫光给钱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有脱贫致富的产业。
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扶贫是一项综合性非常高的系统工程,光靠政府是不够的,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如何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参与其中,成为这场战役能否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