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1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1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资进入能否冲击 国资在PPP项目地位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上接G02版)

完善良性生长环境

亟待强化契约精神

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财政部PPP中心平台项目库中共有8644个PPP项目,总投资额高达9.88万亿元。PPP项目看上去是在巨量增长,但落地率却并不高,截至5月12日,进入执行库(即处于采购、执行和移交阶段)项目865个,仅占10.8%。

李锦表示,PPP项目的开展可以说是遇到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状况。尤其是PPP项目的合作各方存在着互不信任的状况。政府害怕民资耍“滑头”,民资害怕政府耍“流氓”,缺乏契约精神。

“在目前的PPP项目中,政府既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事情也是政府做的。尤其很多政府将PPP视为一个融资手段,在招标的时候,为了争取社会资本参与,常常隐藏风险,只要民资进入就行。在执行过程中,政府工作协调不到位,支持的机制也不到位。遇到地方政府换届,新官不理旧账,开了头却收不了尾。从企业角度看,往往是为了利益最大化,而使得工程质量下降,履行合约不能坚持到底。因此,过去政府与企业中途散伙,拖拖拉拉吵闹不断的现象是PPP项目中时有发生的。”在李锦看来,“政府和企业双方都需要强化契约精神,一条道路走到底,百年好合。”

在许保利看来,目前很多社会资本对PPP项目是存有疑虑的。“由于很多地方都缺少社会资本良性生长的环境,一旦社会资本进入了PPP项目后,可能就成了‘唐僧肉’,各种力量都要咬一口,使得社会资本难以在地方立脚。因此,各地要想开展PPP项目的建设,当务之急是建立起一个公平的、法治的环境,使得社会资本在地方能够定下心,扎好根,进而取得长久生存和发展。”

许保利还表示,“PPP项目的展开还需建立完善的投资回报机制,确定合理的价格和收费标准以及运营年限,确保政府补贴到位,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对于PPP项目的开展对东北经济振兴究竟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李锦则强调,不要太过于理想化。“现在社会资本最大的尴尬不在于没有钱,而在于没有赚钱的项目,或者说没有一个安全的地方可投。目前,东北经济还处于‘爬坡过坎’的阶段,钱投到东北能不能赚钱,能不能收回来,存有这种疑虑的人恐怕不在少数。”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