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7版:西吉·产业融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7版            西吉·产业融合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融合多种产业形态助西吉增产增收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江金骐

现场谋划“多业叠加” 本报记者 江金骐/摄

由创业青年南国强回乡创建的西吉县义丰养殖专业合作社,既是一家养殖场,也是一家致富观摩基地。《中国企业报》记者在此采访时发现,合作社的工作人员需要分头接待,才能满足一拨又一拨来此参观、学习的“外地人”需求。

义丰合作社探索形成的扶贫模式,在西吉绝不止这一家。西吉县探索推广的具有西吉特色的产业脱贫路径,不仅做足了当地资源、市场、生态三篇大文章,激活了本地市场的“内生动力”,还吸附了“外部助力”。

提振特色农业

西吉地处内陆,境内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受光照、无霜期、土质以及降水等综合性、独特性的环境影响,此地出产的农产品,天然具备独特、无污染的特点。

“西芹是西吉县的特色蔬菜,为了让特色农副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把产业优化升级。”西吉县旺泉食品饮料厂厂长黄思军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西吉县旺泉食品饮料厂2015年6月建成投产后,生产的“西吉芹菜纯汁”,不仅解决了当地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还解决了当地人的就业问题。现在,已建设了果蔬纯汁生产线和脱水蔬菜生产线各一条,下一步,要解决的就是产品销路和扩大再生产问题。

除了西吉芹菜,再就是西吉马铃薯。据介绍,西吉县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马铃薯种植,是全国最适宜种植马铃薯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多年来,他们将培育壮大马铃薯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举措。今年,马铃薯的种植又超过100万亩。如何让支柱产业成为增收致富推动发展的源头活水?勇兴三粉加工公司作出了有益尝试。去年年底,年产5000吨的马铃薯水晶粉皮、粉条、粉丝生产线正式投产,同时建成马铃薯主粮化产品生产线,以马铃薯淀粉精深加工的馒头、酸辣粉、面条等产品在这里研发成功,马铃薯主粮化产品走进寻常百姓生活中。

珍珠鸡养殖是震湖乡扶贫产业之一,回乡创业青年张敬扬创建了集繁育、养殖、销售为一体的震湖天合家庭农场。

“今年,这家农场通过公开竞标,成为西吉县珍珠鸡养殖供苗企业。”震湖乡党委书记告诉记者,中标后,他们按户均40只的标准,向全县贫困户投放珍珠鸡苗,开展饲养培训、疾病防疫等跟踪服务,并高价回收农户养殖的珍珠鸡。目前,合作社已向全县9个乡镇92个村1.4万多户贫困户投放珍珠鸡60多万只,为农户多开了一条创收渠道。

在养殖业方面,近年来,西吉坚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和“家家种草、户户养畜,小群体、大规模”并重的思路,推动草畜产业扩量增效。今年,全县采取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大户、专业村等方式,全力推动百万头(只)牛羊扩量提质。截至目前,全县建设了肉牛、黑山羊、珍珠鸡、肉驴、梅花鹿等5个特色养殖繁育中心,良种繁育改良体系已初步形成。

“新”产业补位

肉牛养殖、有机蔬菜是典型的农业产业,但是在西吉,光伏产业却相机融入,并与之形成三大扶贫产业。

2015年,西吉县引进北京万家灯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成立了西吉县万家家兴农牧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光伏电站、草畜养殖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企业。

公司从2016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在兴隆镇单南村,建设西吉县农业产业(种养殖)基地及光伏电站项目,拟建设存栏2.5万头占地3377亩的安格斯肉牛繁育基地1个,132兆瓦光伏电站1个,并配套建设2.2万亩的有机蔬菜及饲草循环基地,通过托管代养、订单农业两种模式,帮扶2.2万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项目计划总投资25.71亿元,其中农业产业投资15.15亿元,扶贫光伏电站投资10.56亿元。全部项目建成后,通过养殖和建设光伏电站,打造“农光一体”的产业体系,形成“种养结合”的循环系统,以此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除了实体产业接入扶贫工作,西吉县还启动文化扶贫,开展“文化扶贫扶一家带一方”活动。

近年来,西吉县亮出“丹霞震湖、红色圣地、民族民俗、华夏钱币、乡村旅游”五大品牌,打开文化、旅游两条棋路,盘活文化振兴整盘棋。

五大品牌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为发挥个体优势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县文化部门以“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扶持对象,进行县内交流和外出培训,以此扶持了乡村文化旅游基地十多家。

截至目前,马兰回乡刺绣有限公司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自治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基地;吉强镇龙王坝升格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火石寨乡沙岗村上榜“中国最美乡村旅游模范村”等,这些都成为西吉县文化扶贫的样板。

“双创”及时跟进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西吉也把创新创业工作作为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抓手。

“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加大贷款扶持、打造提升创业孵化功能三项措施,助推全县就业创业工作蓬勃发展,激活发展内力。”西吉县商经局局长董金璧说,为推动全县“双创”工作,西吉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鼓励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创业,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放宽了市场准入、给予税费优惠、支持创业融资、落实创业补贴等,为小微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调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性。

开通创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简化创业担保贷款审批程序,对申请5万元额度的,直接由经办银行审核发放,对5万元以上的贷款,由县就业创业、人才服务部门和金融机构联合成立的调查评估小组实地调查,上门填写申请表、调查评估。

为了全力打造创业孵化样板,对已建成的宁夏吉德慈善工业园区、县马铃薯高新科技农业示范园区等,申报了市级创业示范园区,为创业园区培训18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2笔750万元。

“四大创业孵化园,成为全县创新创业工作的样板和龙头,带动了全县创新创业工作向纵深发展。”董金璧介绍,今年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培育小企业69个、小老板156人,创造新岗位536个,全民创业带动就业1042人,发放创业贷款1425万元,建成创业孵化园(街)21个、经济主体1555个,入园创业人员1500余人。上半年,通过“双创”工作的带动和转移就业,全县实现工资收入8.5亿元。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