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智能:商业银行转型策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见习记者 张蕊
此前,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关于银行及其服务到2030年可能“消失”的报告引起了广泛热议。关于传统金融机构和新金融的未来发展,业界众说纷纭。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李朝晖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金融的本质还是存贷投融,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并没有颠覆传统金融的本质。商业银行如果能够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学习借鉴互联网思维,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在‘互联网+’时代可以走得更远。”
实体网络
有助于发展普惠金融
9月28日上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正式登陆国际资本市场。作为最后一家上市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此次IPO集资总额达591.5亿港元(行使超额配售权后),成为近两年来全球最大体量的IPO。
在上市仪式上,邮储银行还表示,上市集资所得将用作补充银行资本金,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从目前发展看,互联网等新技术进一步拓宽了金融服务的范围,提升了服务效率,也切实改变了金融消费者的体验。但商业银行经过多年发展,拥有遍布城乡的实体网络和广大客户,积累了成熟的客户评级体系和风险控制技术,这些核心优势也是互联网金融所不具备的。”李朝晖说。
多年来,邮储银行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努力提高金融服务的包容度和可获得性,成为小微贷款主力军、小额贷款“领头羊”。截至6月末,全行累计发放小额贷款超过1700万笔、金额超过1.2万亿元,服务超900万户农户。值得一提的是,邮储银行面向乡村贫困家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县域涉农小微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提供单笔贷款金额10万元以下的小额信贷服务,切实丰富了普惠金融的内涵。
传统银行
要借鉴互联网思维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众多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纷纷发力金融科技。在刚刚结束的第12届北京金博会上,工商银行推出融e购VR场景体验、模拟未来云银行、智网点;建设银行智慧柜员机、智能机器人与未来银行VR体验;农行“超级柜台”、“掌上银行”等均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邮储银行作为一家传统金融机构,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方面也有自己的规划和布局。李朝晖告诉记者,“我们一直在积极地学习借鉴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创新步伐。通过打造‘三个银行’,尽快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变化、新要求,即打造开放协作的平台银行、‘体验+智能’的智慧银行和平等共享的普惠银行。”
未来银行
发展更具智能化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传统金融加速融合,为深入发展普惠金融带来了新的动力。
“邮储银行将适应新金融时代的发展需要,以‘创新引领’、‘智慧银行’、‘量化风控’为引擎,以更加开放融合的姿态推进普惠金融的深入发展。”李朝晖表示,传统银行要把握好新金融发展契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为了加快创新步伐,我们在2014年成立了互联网金融实验室,围绕移动金融、智慧网点和互联网信贷三个方向开展创新,三年来推出微信银行、移动展业、NFC手机钱包、掌柜贷、车秒贷、人脸识别自助发卡等61款新产品。”李朝晖告诉记者。
互联网时代,客户金融服务需求更趋个性化、便利化、实时化,而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为实时智能的智慧金融服务提供了可能。大数据和物联网能够提供海量数据和以数据为核心的客户洞察,区块链有助于提供安全可靠的实时服务,虹膜、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有利于客户身份的精准识别,未来的银行发展必须更具智能化。
据了解,目前邮储银行在农村已经部署了2万台移动智能终端,可在田间地头完成信贷现场调查、实地拍照、信息上传、实时在线审批等功能,大大简化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审批流程。在城市,以智能设备应用和流程优化为重点,建设智慧网点,加快推进网点智能化转型升级。李朝晖说,“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构建‘移动智能终端+互联网+大数据处理+物联网传感器设备’等组成的一体化金融服务体系,打造线下实体银行与线上虚拟银行齐头并进、实时智能的智慧银行。”
此外,为了支撑普惠金融发展,邮储银行构建科学量化的风控管理体系,基本建成了“数据仓库+基于Hadoop架构”的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客户的交易行为、偿付能力、消费习惯和信用记录等进行深入研究,开展量化风险分析,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风险监测系统,为普惠金融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