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职能四大项目提升产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邻虚尘
京津冀三地虽同处华北,但其总体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决定了其产业结构的差异,而这又进一步导致了三地文创产业及文创产业园区发展层次的参差不齐。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文创领域首个华北联盟——京津冀文化产业园区(企业)联盟于2016年9月2日正式成立,该联盟是京津冀三地首个以建立完善的产业生态为目的的非营利性协同发展组织。
三地政府牵头
搭建产业集聚平台
京津冀文化产业园区(企业)联盟由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天津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北京市朝阳区文创实验区企业信用促进会、天津棉三创意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承德“21世纪避暑山庄”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等单位发起联合倡议,成立了这一由京津冀国家级、省市级文化产业园区(企业)自愿参加的非营利性协同发展组织。
据介绍,北京市文化创新工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首届理事长单位,北京阳光嘉诚投资有限公司为秘书长单位,联盟共有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9家副理事长单位和30家理事单位,其中不乏郎园Vintage、天津生态城动漫园、石家庄煤矿机文化产业园区等业内发展较为成熟的文创园。
“目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处于大发展时期,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以‘内容为王’的创意产业在内容创作上仍然缺乏创新,大多模仿西方商业成功者的痕迹比较重。与美国、日本等国文创产业对比,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产业化程度比较低、文化创意产业的GDP占比低。”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天津棉三创意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刘征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产业园区联盟的成立希望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北京地区的文创园总体上以和创意、技术相关的园区为主,河北则是与旅游业或者文化制造业相关,天津往往和特定商业地产融合在一起。”
联盟秘书长李文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联盟成立旨在联合京津冀三地的文化产业园区(企业),以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原则,共享园区的成功发展经验,推动三地地区之间、园区之间的合作,不断开拓文创园区、企业、项目间的合作渠道,构建京津冀文创产业协同发展体系,优化区域文创发展格局。”他表示 ,希望通过建立这样一个交流与协作的平台,来促进三地文创产业的发展,进而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战略。
联盟职能明确
主推四大运营项目
京津冀文化产业园区(企业)联盟主要有五大工作职能,分别是:聚集业内著名专家学者和优秀园区运营者,以文创学院的形式开展行业培训;整合媒体资源,通过多样的传播手段对联盟及联盟内的园区(企业)开展宣传推广、资源对接、信息共享,汇集优势资源服务联盟成员单位;开展关于产业园区(企业)的研究工作,发布专项研究成果和行业报告,为联盟成员单位提供规划、建设、管理、产业布局等多方面的基础信息和咨询服务;促进行业交流,通过行业峰会、高峰论坛、实地参访等形式加强园区(企业)间的互动交流,提供园区建设、运营、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前沿信息与资源对接平台;为成员单位开展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讲活动。
李文海告诉记者,“联盟正是通过这五大职能联合京津冀三地的文化产业园区,为园区提供资源对接、项目推介、信息咨询、招商引资等专业服务,以此来实现信息共享与合作共赢。”
目前,联盟主要规划了四个重点运营项目:一是创意之旅,即组织联盟成员进行园区的参观互访,促进资源推介与项目对接;二是开办文创学院(智库委员会),通过开展专家讲堂、创始人课程、专题论坛和政策解读服务为园区发展提供运营管理、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智力支持;三是建设联盟的宣传平台,通过电视台、网站、微信、微博等全方位的宣传渠道对行业资讯、研究成果、信息资源、联盟动态、产业园区推介等进行推介传播;四是大数据平台(评估委员会),建设京津冀文化产业园区及驻区企业品牌管理大数据平台,构建京津冀文化产业园区品牌管理、品牌管理价值评估系统,提升京津冀文化产业园区的品牌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增加园区服务的技术手段,提高园区的服务价值。
李文海谈道,“联盟在服务园区和企业,构建三地共生大产业生态过程中最需要突破两个方面的瓶颈:一是三地政策协调的落地与细则;二是三地产业资源的流动与合作。”
业内人士评价:联盟依托于各成员单位的优势资源在很多方面都大有可为。确定无疑的是,联盟的成立使三地的文创产业园有了归属,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三地的文创园区可以更好地形成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