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文创中国·京津冀之大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文创中国·京津冀之大势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同脉催生产业转型共性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洪鸿

文化产业作为附加值高、融合性强和资源消耗低的新兴产业,正在成为京津冀三地共同大力扶持和重点推进的战略产业。有专家指出,三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具有较好的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和实力。而启动一年多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也将文化产业列入战略重点,并且在推进过程中进展快速。

三地文化产业

协同持续升温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自2014年中央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京津冀三地文化项目对接活动也在持续升温。

2012年12月,河北省文化厅牵头举办的“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论坛”签署了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2014年8月,三地政府在天津市签署了《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对三地文化领域合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合作内容和组织机制进行了总体部署。2015年4月,在北京举办的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推介会上,来自三地的60多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代表签署了《京津冀文创园区协同发展备忘录》。2015年11月,在第三届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暨项目推介会上,共推介了三地的100多个文化项目,包括古北水镇、天津(拟建)颠疯剧场等项目。

而在此前不久,类似的推介会也曾在河北邯郸举行。在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暨项目推介会(邯郸站)活动现场,来自北京的30余家文化企业和投资公司听取了永年广府古城城内综合改造、磁县磁州窑文化创意产业园、临漳中华智圣鬼谷子文化产业园等12个邯郸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介绍,总投资达110亿元以上。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些协议的签署和项目对接活动的开展,表明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的合作已迈出坚实的一步,文化协同逐步开始由政府部门引导走向文化企业的积极参与。

“相比较在产业转移、交通连接、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一体化进程,文化领域的要素流通更‘轻便’。只要有合适的沟通渠道,文化项目的信息就能快速在京津冀三地间流动。”北京市文资办主任周茂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产业发展失衡

是短板也是机会

据周茂非介绍,2016年1—7月,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7171.8亿元,同比增长8.9%;从业人员117.7万人,同比增长0.2%。文化创意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9亿元,同比增长1%。

不过,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北京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不强,发展协同度不高等问题凸显。首先是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如2014年,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各自GDP比重分别是13.2%、9%和3.8%,差距较为明显。其次是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不够,根据文化部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中国新型城镇化文化建设指数》的研究,新型城镇化文化建设指数得分的标准差分别为京津冀(5.33)、珠三角(4.54)、长三角(3.10),京津冀的差异性最大且协同度最差,长三角的差异性最小协同度也最高。

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部长兼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主任范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认为,尽管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发展各具优势,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三地文化资源并未得到充分整合和系统利用,文化投资大量重复,造成了资源浪费和同质化竞争。

此外,从人才结构上看,北京市文化产业人才主要分布于文创产业中,目前已聚集了一大批高端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宏大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造就了北京文化产业在全国无可撼动的领先地位。相对于京津而言,河北省文化创意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懂文化、善经营、跨领域的复合型高级文化人才严重匮乏,成为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

三地文化协同

基因有待激活

范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京津冀文创产业协同发展,应努力突破区域创新这一关键点。在机制上,应大力推广“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化运作、多元化投入”模式;在运营方式上,应积极整合北京文化产业的科技、人才、智力、资本等资源,加速文化、科技、创新资源跨区域流动,打通文创产业链上下游,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力求一个文创产业园区就是一个产业集群。

周茂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京津冀文创产业协同发展,北京应该有更多的担当,要以北京为龙头加大推动京津冀文创产业协同发展的力度,搭建京津冀文创产业交流平台,推动京津冀文创项目合作对接,促进企业间的项目资源、文创技术、人才培训等方面互利共享和有序推进,促进更多的北京优质文化要素向天津、河北转移,加快文化创新工场品牌输出,向河北、天津快速延伸辐射。

范周指出,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如何在顶层设计上定好位、布好局,促使三地既成为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地,又凸显各自特色和优势,形成互补式的文化发展格局。对此,河北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副处长尹长森说道:“北京和天津已经开始拉动河北文化产业的发展。2014年,三地就达成了文化协同发展协议,河北张家口、廊坊和承德等地区成为非常受益的地区,并形成了一些具体的合作项目。”

范周认为,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要打破传统思维,把三地文化产业放在全盘大局里进行统筹规划,形成分工明确、共建共享的互补式发展格局。 “只有激活文化协同的基因,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范周说。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