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6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6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6年11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远洋寒冬破产 供给侧改革何以施救航运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上接G01版)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最大航运公司中国远洋也经营不济,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98.74亿元,同比增长0.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2.20亿元,同比下降2962.23%,创下上市以来三季报最大亏损——92.20亿元。这也是A股市场上,今年前三季度亏损金额最高的上市公司。

缪荣分析指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远洋的亏损金额分别为44.84亿元、27.25亿元和20.11亿元,成逐渐收窄趋势。恰逢第四季度又是海运行业的淡季,不出意外,中国远洋全年亏损上百亿元在预期之内。

此外,就连经营状况一直良好的全球最大航运公司马士基航运,2015年第三季度利润也出现大幅下滑,并宣布将在2017年前从23000名全球雇员中裁员4000人,取消35个班轮班次,削减航线运力。

“航运业持续低迷的原因有很多,除却宏观经济原因导致需求疲软外,运力过剩、运价下跌以及运营成本上涨也是造成航运行业困境的重要因素。”加之部分航运企业盲目的非理性投资,在缪荣看来,航运行业的前景并不十分乐观。

中远海运财务总监张马文指出,航运业在未来一至两年内将会继续面临着艰难的运营环境。“我希望近期行业的兼并和组建新联盟等一系列变化,能让整个航运业重回可持续发展轨道。”

事实上,对于浙江远洋以及浙江海运下属的温州海运、台州海运3家企业实施破产重组,早在今年上半年,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在浙江交投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时就明确表示了,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和清理“僵尸企业”去产能的实际行动,也是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促进省属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缪荣看来,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指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而推行航运业的供给侧改革,则是要最大程度优化航运业的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行业重组整合力度,提高行业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进而降低企业风险。

航运业供给侧改革,可施六策

对此,大连海事大学教授李振福对《中国企业报》记者开出了航运业发展的六剂“药方”。

首先,企业重组与大合作化。中远与中海的重组、招商局与中外运长航设立合资公司、中海发展与中散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中国矿运,都是想通过资源整合提高专业化经营程度,并对运力供给结构实施更有效的调节。而集装箱联盟作为大合作泛化的代表,也充分体现了从行业供给侧进行改革的趋势。整合优势,淘汰破产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

其次,业务拓展延长价值链。航运业有必要进行产业链的创新,围绕海运服务核心拓展业务范围,进一步建立贯穿式供应链企业,避免成为物流企业的附属。另一方面,要创新商业模式,充分利用现有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互联网+”等思维创造新型商业模式,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第三,创新升级。航运服务供给的同质化问题是市场价格趋低、竞争惨烈的原因之一。改进同质化问题需要航运业利用创新思维进行产业升级,对市场、客户、业务、产品结构做适应性变革,这将是今后航运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第四,规范机制推动市场化定价。目前,航运业的价格机制不完善,公平竞争机制没有形成,产生了部分垄断和无序竞争。政府部门需要切实落实反垄断法对于航运企业的约束作用,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与创新基础。

第五,简政放权,降低费税。我国目前航运业的较高税制与国际并不完全接轨,致使国内外航运企业“走得出去进不来”,严重影响行业发展。而高税制与港口多项收费拉升了航运企业的运输成本,降低了供给质量与效率。因此,航运业供给侧改革应“并项、减费、降税”,为港航企业减轻负担,保障航运业的高质量、高效率有效供给。

第六,解除供给抑制活化市场。在中国的航运企业中,既有像中远、中海、中外运长航这样的央企巨无霸,也有数以千计的民营航运企业。但是,我国的中小民营航运企业在资金、技术、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国际化运营、抗风险能力以及资源获得等方面与大型国有航运企业差距很大,很难与之竞争,更在政府政策扶持上处于劣势,导致市场竞争不公平,经营成本过高,生存处境困难。对此,国家可以在逐渐加大对行业普遍性扶持力度的基础上,对民营企业提供适当的政策、金融帮助,维护稳定健康的市场竞争氛围,促进公平性优胜劣汰。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