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6版:文创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6版            文创
 

2016年11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兴乾:陶车前的孤独艺术家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董菁 本报记者 朱晨辉

在很多朋友眼里,70后吴兴乾近几年来所做的一切,更像一位特立独行的艺术家。痴迷、收藏中国古瓷宋代建盏多年之后,出于对建盏的热爱,2010年起,吴兴乾将在平阳的酒店生意交给妻子打理,告别一双儿女和手下的100多号员工,孤身前往建盏发源地——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选择于钟灵毓秀的武夷山创设“九段乾工古窑工作室”,探索手工烧制仿宋建盏。随着不断努力,“九段乾工”在建盏业界和玩家群体中,声名渐起。

生命与使命

一次偶然的日本之旅,让吴兴乾的人生注定有了和建盏放在一起的宿命。那会儿,有个日本朋友邀他去日本游玩。到了那里,他发现日本人对陶瓷艺术尤其是古陶瓷特别的珍视和尊重,这是我们当下高节奏发展经济的国人一时很难体会到的。交流间隙,日本朋友拿出一只黑釉碗说:“这是你们中国宋代建窑烧制的茶盏,也是我心爱的东西。你是不是也很喜欢这类东西?”

接下来的情形,更是让吴兴乾感到惭愧不已。这位朋友还如数家珍般地说了许多关于建窑建盏的知识,就好像是他们自己国家的东西一样。一只看似普通的茶碗,却让外国人有那么大的兴趣。建盏明明是中国的艺术品,而顶级的“曜变天目盏”却被日本人奉为“国宝”,收藏在他们的博物馆里。每每想到这段往事,都更坚定了他要为建盏做点什么的想法。正是这个动机,也才让一个事业处在巅峰时期的温州小伙来到建阳水吉发展建盏事业有了合理的解释。也正因为如此,在他的作品中,多了一份还原古法烧制的坚持;在配方里,多了一份不为人知的“九段”情怀。

“我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熄灭近千年的窑火,在建盏古窑遗址旁边重新燃起,重现建盏在宋代时的荣光。”吴兴乾梦想着把传统建盏手艺做成工程、形成系统,再把工程系统做回到纯正的工艺。

烧制与“烧钱”

和传统的建盏烧制师傅不一样,吴兴乾的制盏启蒙是从“烧钱”开始的。吴兴乾的作品,绀黑的釉面上,不规则地散落着点点油斑,就像浩瀚的宇宙里灿烂的繁星。每每打开这个精致的木盒,他都会小心翼翼地拈起那只口沿镶银的油滴斑建盏,用掌心托着,细细品赏。这是上世纪80年代出口创汇的盏,从日本回流国内,光这只盏就花了他三万八的银子。

这钱在吴兴乾看来,花得值了。“它太美了!和其它窑口的盏不同,它不是靠亮彩取胜,而是一种温润和静的味道与古拙朴实的质感,釉面似隐似现,不显露,幽玄神秘。如果放在阳光下,它会反射出冥冥幽光,摄人心魄。就是一只这么简单的黑盏,让宋代达官贵人中了魔似的把玩、斗茶、吟诵,传到日本,也让日本人着迷。” 吴兴乾向记者叙述时带着兴奋。

在烧窑的过程中,长达5年的时间里,吴兴乾几乎访遍了建盏艺术的名师,蔡炳盛、蔡炳龙、孙建兴、黄美金、陈大鹏等等,不断地向他们购买作品进行剖析研究并不忘虚心请教。久而久之,他与大师们全都成了忘年交。

最令吴兴乾感动的是,在自创的窑口一直没有烧出精品的时候,这些名师除了慷慨授艺之外,还把他们的得意作品交给他去销售。这不仅提升了他的创作水平,也让他的品牌销售体系变得更加成熟。

事业与情怀

建阳当地有这么一句老话:“烧一千只盏出一只极品兔毫,一万只出一个油滴,十万只出一个鹧鸪斑,百万千万出一个曜变”。可见,古人要烧出一只顶级建盏有多难!现在的建盏于他而言,是事业,更是情怀。所以,有些坚持,代价再大,他也都不曾松懈。在坯胎的配方上, 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遵循古法采用氧化铁含量高达8%左右的有色黏土配制。由于建盏斑纹须在1300℃以上的还原焰中形成,坯体在这种条件下,极易产生变形、起泡等缺陷。

不稳定或者说“变数”,恰恰正是铸就建盏美学的艺术密码。他试图在现代高科技与古法柴烧技艺之间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结合点,即参照古法选用水吉上等红土进行手工拉坯,施以当地的釉矿,并通过各种现代高科技设备,来缩短烧窑升温的时间,从而更好地控制窑内的气温。

这样“极不稳定”的艺术确是建盏的真正魅力所在。吴兴乾只想用品质和质感告诉人们,它(指作品)就像简素静美的传统写意山水画,展现的是意境与神韵,直抵人心。窑炉中,火、釉、土,三者犹如难以驯服的野兽,腾跃、飞舞、舔舐……张狂不羁。火灭窑冷,出窑的刹那,一抹华丽的斑纹在一片黑釉盏中脱颖而出,心头涌上的兴奋也随之冲破了紧张和不安。

创作与创新

“其实,严格说起来,我是一个挺‘不务正业’的人,好像‘没正经干过什么大事’。学过厨艺和食品雕刻,开过酒楼,当任平阳县餐饮行业协会会长, 当过健身教练, 开过健身房,对啥事都抱着玩儿的心态,并自信玩啥都能出彩。”吴兴乾这样告诉记者。

那是建盏还没走进他生命的阶段。如今,按他对建窑的痴迷与认知,作品正能量满满, 绝不为了提高成品率,降低瑕疵率,改变胎土和原釉水配方。他希望,他的艺术人生也能像建盏的窑变那样,“多变”多彩。

终于,幸运还是留给了有准备的人。现任建阳建窑建盏协会副会长、厦门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南平市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的吴兴乾,作品不断登上省市乃至国内国际的展台,并多次荣膺大奖:从十件套《幻蓝油滴建窑建盏套组》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到《油滴斗笠大碗》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暨古典家具、收藏品博览会“中艺杯”优秀工艺美术作品评比金奖; 从《油滴束口盏》到《仿宋银蓝毫油滴建盏》,最新的则是一个多月前《仿宋银斑束口盏》获得第十届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暨2016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评比金奖。

对于吴兴乾及其作品,研究建盏30多年的资深专家、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刘唐慎教授持赞赏态度:“像吴兴乾这样苦心钻研烧制建盏工艺的匠人非常难得,他的技术基础已经打好,作品很不错,接下来只要继续专心投入钻研,一定能把建盏工艺推向更深处,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异军突起的“九段乾工”现已引起当地政府及相关文化产业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业内很多著名的专家老师和文化学者对他建盏作品的艺术造诣给予高度的评价。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