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倒逼金融创新 传统金融机构发力智能化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崔敏
10月27日,第十二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在北京开幕,智能机器人、VR体验成为吸引眼球的热点,而本届金博会对普惠金融的重视程度更高,金融服务智能化也成为一大趋势。
金融智能化趋势发展
从本届金融博览会的展区设置上就可以看出科技驱动金融的创新成果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视程度。博览会共设“金融改革与创新”展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展区、“金融支持首都经济”展区、“产业金融”展区、“科技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展区、“未来金融”展区、“百姓理财”展区等。
最为明显的改观是往年并不活跃的传统金融机构也在智能化方面有所突破。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展示了智慧银行、未来银行的新概念以及创新金融科技技术智慧柜员机、建行支付、“云闪付”等;中国工商银行主推VR体验,在VR体验区,人们可以通过VR设备,现场体验在虚拟工行营业厅中进行融e购网络购物的过程。
业内人士表示,传统银行越来越重视金融服务的体验和智能化,也更重视线上服务和场景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互联网金融机构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新技术助力金融创新
自从互联网金融、区块链金融等新的金融形式出现后,传统服务商跟金融服务商边界逐渐变模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表示,随着大数据的广泛运用,金融机构在重构一些专有数据的处理方式上,会广泛地涉及非专有的数据,比如说社交数据、非结构化数据,来辅助它的主干业务。
科技金融、科技风控、机器人理财、智能投顾逐渐成为互联网金融的热点,在提升效率、提高用户体验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倒逼了传统金融的创新。
对此,中国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在演讲中表示,银行的生态环境确实面临着剧变,互联网的时代消费者与商业资源联系方式、消费者的资源获取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客户,同时代表新锐的互联网企业和产业巨头也纷纷依托自身的优势,以不同的方式向金融领域渗透,他们带来的效应就像冲击波加速了金融的市场化,也加剧了金融的脱媒,给银行带来了紧迫感。
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贾康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传统概念的金融,在直观的形式上必然要经历一个调整和衰落。“传统银行也在不断地升级,传统银行在升级的过程中一定要适应社会需要,它要不断地把传统概念里边的内容做扬弃。移动金融绝对不是否定传统金融,它是在原来传统金融基础上,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再升级,要有创新并符合用户体验的特点。”贾康强调。
回归金融服务
实体经济本质
不论是传统金融机构的创新,还是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其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都没有改变。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说:“实际上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更多的是要满足融资者对融资公平多元化选择的需求。也就是说在基于自己风险的考虑,基于自己优化资本结构的条件,整个金融体系要提供一套有效的市场化的融资工具,中国金融还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要进行创新,这就是工具创新。”
事实上,中国的货币在整体供应量上并不低,但是实体经济却严重缺血,导致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的信贷供给严重不对称。对此,中国华融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提出,如何引导信贷资金有效投向实体经济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而让更多的实体经济享受到银行信贷资金的“活水”,也是金融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