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6版:园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6版            园区
 

2016年11月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冀共建共管产业园破解行政壁垒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汪晓东

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背景下,如何打破过去三地在产业项目对接中,存在的“圈地”争食、各自为政的情况,实现三地联动有效协同是京津冀一体化亟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一些迹象表明,这种局面正在打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河北省各地开发区与北京市有关方面积极协作,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一批合作共建的产业园区在河北落地发展。

而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疏解非首都功能在药品监管等多个领域取得重大政策突破和实质进展,困扰转移产业的难题将迎刃而解。

过去“僧多粥少”

争夺项目

在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初期,尽管各地在交通等诸多领域试图破除壁垒,但在“一体化”实施过程中,三地或多或少遭遇了行政区划和利益再调整的困扰。

早在2013年,河北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河北省政协委员、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王保民在发言中就提出:河北省现有的各类园区蕴藏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大部分园区“塞不满”、“吃不饱”,只要能解决用地指标和规模问题,5年内不需要增加新的园区,现有园区基本就能满足各类产业项目进区入园需要。

尽管如此,2014年—2015年,河北各类园区的数量仍然有所增长。2014年之初,京津冀三地的碰头研讨会上提出北京的事业单位以及教育机构搬迁至保定的构想,河北省保定市新建的产业园区数量在河北省所有市中居首。保定市对原有产业园区进行整合提升的基础上,还在谋划多个新的产业园区,可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园区将达30余个。

除此之外,2015年,一批作为地方打造的重点项目诸如隆基泰和涿州和谷科技产业园、香河新兴产业示范区、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纷纷在建抑或建成,这意味着河北承接北京输出产业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数量优势以承接北京产业转移为定位的园区中,究竟如何打破行政区划协同发展?这的确是个问题。

“伴随着北京优势项目的输出,具备诸多产业区位优势的地方不免一哄而上。”河北张家口一位不愿具名的园区负责人表示担忧,针对县级城市出现园区扎堆建设,或会造成各园区之间相互竞争产生“内耗”。

今年3月,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在博鳌论坛京津冀一体化分论坛上说,2014年2月以来,北京已分别向河北、天津输出产业项目6300个和836个。

这意味着,在此之前,河北承接了大量北京输出产业。

今年10月14日,全国“双创”活动周河北分会场举办的大数据互联网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亦提出“发展势头很好,但河北仍应警惕可能出现的一哄而上、同质化发展等现象。”

在河北不少园区的公开资料中都有京津冀协同发展描述,诸如安次区的园区项目中提出,将园区项目置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中,打响园区项目攻坚战,做强新兴产业示范区、龙河经济开发区、安次经济开发区、龙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一批大项目;廊坊开发区提出,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加强对接北京创新资源,做强科技谷、清华科技园等科技创新平台。

而在天津的诸多园区中京津冀协同发展描述亦不在少数。

当前应放慢城市及开发区扩张速度,尽快解绑京津冀行政束缚,这对于产业园区步入正常发展轨道极为重要。

京冀共建产业园

据河北省商务厅副厅长陈彦报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以来,河北省扎实推进一系列合作共建园区。京冀两地开发区或产业园加强合作,河北市县还与北京相关区县合作共建产业园。如邢台市与北京市区合作,积极推进建设邢台开发区·通州产业园、威县·顺义产业园、沙河·房山产业园、广宗·良乡产业园、巨鹿·昌平产业园等5个合作共建园区;衡水的故城经开区正在建设北京综合产业园。

这意味着,以往“抱团取暖”发展不够,园区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方面单打独斗,与其他园区交流合作少的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来自河北省科技厅消息亦证实,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河北省各地与北京市有关方面积极协作,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一批合作共建的产业园区在河北落地发展。

与北京合作共建的唐山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得到诸多京企和驻京央企的青睐。北京现代汽车第四工厂在沧州经开区设立汽车产业园,带动了汽车配套产业加速聚集。

共建共管破解行政壁垒

自2015年1月19日京冀两地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以来,按照“共建、共管、共享”的建园原则,在两地工信、食药监部门以及渤海新区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园区连片建设初具规模。

“从共建方面看,园区目前签约北京医药企业达到53家,开工企业达到14家,已完成固定资产17亿元,其中2家企业已经竣工。” 北京市经信委医药处处长常向晖说,随着入园企业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园区辐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天津、河北、山东等地部分医药企业看准园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招牌和专业化医药园区的定位提出入园意向。

他介绍,从共管方面看,京冀两地工信、食药监部门与园区建立了定期磋商工作机制,同时,成立了北京医药行业协会沧州分会,形成多股力量共同支持园区发展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19日国家食药总局正式批复,同意沧州医药园由北京局监管,这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疏解非首都功能在药品监管领域取得重大政策突破和实质进展,困扰转移产业的最大难题迎刃而解。

7月29日,朗依制药、北陆药业两家企业获得首张由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合法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可以说共建共管成效显著,下一步我们要在共享上实现突破,形成一套有成效、可复制的模式,将园区真正打造成协同发展的示范区。”10月20日,常向晖在2016沧州渤海新区·北京医药企业推介恳谈对接会上如是表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