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3版:信息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3版            信息产业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VR行业风云变幻 社交化成未来方向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蕊

百度成立独立风投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以及VR、AR项目投资;蚂蚁金服研发的VR支付产品首次亮相深圳“双创周”;索尼推出的PS VR在中国市场和全球同步首发……近日发生的这一系列事件仿佛给“VR资本寒冬”带来了一股暖流,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VR行业的发展前景。

VR投资热降温

VR投资狂潮始于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初,当时的创投圈言必称VR,其亢奋程度令人瞠目结舌。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下半年起截至目前,VR行业投资案例已达117起,总投资规模已超过40亿元,其中硬件设备类投资占比最大,达到58起。

谈到VR市场的火爆,北京歌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白达坦言,“去年太热了,热过了。”作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B端VR解决方案供应商,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赶上了这波投资狂潮。该公司创始人兼CTO戴若犁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从2015年初,几乎每天都会与投资人见面,一年下来见了100多家投资机构。

事实上,进入到2016年后,VR的投资热度已经开始降温了。2015年全年投资案例为57起,投资规模为24亿元;2016上半年投资案例降至38起,投资规模为15.4亿元。

到2016年下半年,很多VR创业公司已经感到融资不如上半年顺利了。“一方面,实体经济下滑,资本市场出手谨慎了;另一方面,VR的热潮退去,问题开始浮现出来。”诺亦腾副总裁陈楸帆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

硬件设备类公司受冲击最大

从统计数据中不难发现,在这一轮投资狂潮中,资本尤其偏爱硬件设备类公司。

事实上,很多业内投资人并不看好VR硬件投资。紫牛基金合伙人张泉灵此前曾公开表示,对硬件投资持谨慎态度,并指出VR硬件技术包括分辨率、延迟、交互性差、眩晕感等直接影响用户的实际体验,VR相关标准的缺失增加了产品适配难度,而VR设备对配套终端性能的高要求又限制了VR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99%的硬件公司都会死掉。”在白达看来,智能硬件并不简单。他说,“首先,制作智能硬件的成本很高;其次,硬件制造的周期也非常长,至少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而且有时候,只是创业者一个单纯的想法,没有生产者,没有买家,这都是很大的问题。”

对此,专注于VR在房地产垂直行业应用的深圳市思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双全表示,“硬件是Google、HTC这些巨头的事情,他们把平台搭建好,我们在内容方面进行发挥。”彭双全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VR市场遇冷,很大的原因是市场前景和现阶段技术的成熟度存在一定的差距。前景很好,但现在的软件、硬件等整个的配套体系还不是很完善,期望过高所以会遇冷。

硅谷投融资对接平台及创投基金F50合伙人David Cao 则认为,VR投资降温是自然反应。“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一个规律和起伏,当它发展速度过热的时候,降温的速度也会更快。但是站在历史角度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波浪,它还会上去的。去掉泡沫,这实际上对VR发展是一件好事。”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洪忠并不认同“VR资本寒冬”的说法,他说,目前VR产业尚处于早期创新和开发阶段,盲目追捧是一种虚高现象。张洪忠认为,“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VR很热,下半年产业发展回归到正常的理性状态。”他表示,早期阶段出现一些问题不可避免,“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问题,各个公司才有进入的机会,这个市场才能有晋级。”

社交化或成为行业发展方向

资本终将归于理性。陈楸帆认为,“有自己核心技术优势,商业模式又已经经过验证,能够在稀缺资源上形成协同优势的企业还是会得到资本继续追捧。”

“之所以很多硬件公司会被淘汰,是因为国内在技术上缺乏原创性。”在谈到哪些企业仍然会被资本看好时,张洪忠表示,“这个时候整个产业链条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为创新还在继续,技术还在迭代更新,尚未完全成熟,这一阶段整个产业链条都是有机会的,就看哪一个公司能够把握产业链上真正的需求点。”张洪忠告诉记者。

David Cao则更看好未来VR的内容制作方向,“如果内容没有独特性,不够优秀,仍然做不起来。”

陈楸帆认为,在硬件方面VR仍大有可为,除了头显之外,包括VR-ready的高性能主机,VR交互设备,VR定位跟踪系统,VR社交所需要的下一代宽带通信技术等都具有潜力。

“未来VR趋势是移动化、场景化、社交化、混合化。一方面VR向大众市场渗透需要移动VR设备的进一步成熟,另一方面高度场景化定制化的VR地面体验场馆需求火热。VR终究会告别封闭式的独自游戏状态而进入一个VR社交时代。而混合化是指在VR发展过程中同时会借助包括AR、MR以及AI等多种技术来提升感官体验。”对于未来VR的发展趋势,陈楸帆如是说。

VR前景在未来3—5年一定会实现,只是实现形态和媒介形态跟今天会完全不同,张洪忠说,“VR会全方位地介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深入。”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