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4版:循环之美·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4版            循环之美·调查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链招商 构筑起“小循环”

东盟经开区用资源、产品、废弃物形成产品流和废物流,实现产业集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见习记者 甘国治

日前,记者从广西-东盟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东盟经开区)了解到,自2015年6月获批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以来,东盟经开区在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已开工26个,累计完成投资8.14亿元,占总投资的36.08%。其中列入国家补助的关键项目18个,至2016年8月已开工14个,完成投资3.28亿元,自主实施项目17个,已经开工12个,完成投资4.86亿元。对获得国家重点扶持并已开工建设的项目,开发区已按照资金管理办法规定拨付了第一批扶持资金共2401万元,用于加快推进已经开工建设的14个循环化重点项目建设。

循环改造突出产业优势

据了解,东盟经开区地处广西首府南宁市近郊,这里曾经居住着来自东盟国家的1.2万归侨、侨眷,是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人文交流的前沿地带和重要门户。2015年6月获批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成为2015年广西唯一一家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将获得国家财政循环化改造扶持资金、政策等方面扶持。

据东盟经开区相关人员透露,东盟经开区能够申报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这和园区的良好基础有着很大的关系,一是产业布局优势突出。东盟经开区拥有49平方公里的综合产业园区和88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有利于构建工农复合型循环链。二是政策优势突出。东盟经开区享有“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北部湾经济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在税收、用地、信贷、投资保障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等政策优势。三是示范效应突出。东盟经开区前身为始建于1960年的广西武鸣华侨农场,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载体,是国务院侨办的重点联系单位。

重庆中经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龙飞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园区循环经济改造将相关企业组聚在一起,使资源、产品、废弃物在企业之间循环利用,形成产品流或废物流,以构筑起企业间的“小循环”。突出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产业链龙头企业、补充产业链缺失环节、强化产业链薄弱环节,大力发展一体化产业项目,形成产业集聚规模效应。

淘汰高污染强化绿色理念

随着冬季供暖期日益临近,燃煤锅炉排放污染物成为面临的一大难题,集中供热、不断淘汰锅炉是有效的解决方法。集中供热不仅节约了资源,而且环保效果明显。一方面,企业不再“家家烧锅炉”,污染物的排放减少了;另一方面,集中供热的企业通过燃烧低硫煤以及脱硫技术等,大大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针对上述问题,东盟经开区制定了治理淘汰燃煤等高污染锅炉工作实施方案。对20蒸吨/小时以下在用、停用燃煤、燃重油、燃木材锅炉及导热油炉进行整治淘汰。同时积极推广使用集中供热项目和天然气。

截至目前11家企业采用集中供热,6家使用天然气,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了投资环境,强化了绿色、循环发展的经济理念,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污染防治工作方面成效明显。

此外,东盟经开区还充分利用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和生物制造三大优势产业,构建完善循环经济链条,推动产业升级。2015年,东盟经开区三大产业完成产值138.38亿元,同比增长25.31%,占东盟经开区产值总量的61.28%,产业集聚初步形成。

东盟经开区食品产业基础良好,周边的武鸣、百色、河池等县市有大规模的橙柑、香蕉、蔬菜等农业种植基地,可为发展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利用资源和市场双重优势,东盟经开区正着力构建食品饮料循环产业链条,现已聚集了42家知名品牌企业,初步形成建设技术先进、产业链条完整、产品门类齐全的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已经发展成为广西最大的食品加工产业基地,正在打造西南地区重要的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