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第01版            头版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化腾求情能否让网约车命运逆转?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丁是钉

“刀下留人”,这是一些冤假错案中常见的桥段。

2016年10月12日,在“深圳双创周创客领袖”座谈会上就上演了一出“棒下留情”的剧情。就不久前出台的网约车新政(“征求意见稿”),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向李克强总理建议:“网约车不要一棒打死,刚刚新出台的网约车政策,希望能慎重,给缓冲时间,进一步调研。”李克强总理回复说:“会要求有关城市进行研究。”

10月初,北上广深四城市出台关于网约车的新规细则,各地对网约车的要求堪称苛刻,尤其是北京和上海两地“京人京车”、“沪人沪车”的条款,更是大有把网约车逼上绝路的节奏。

网约车有没有问题,当然有;网约车到底要不要管,当然要管。但问题是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

不安全,发生了一些侵害乘客利益的事件,这是有关部门对网约车从严管理的关键理由,但这个理由可以说根本站不住脚。虽然网约车也出现过伤害乘客的不安全事件,但这并不能说明网约车比传统出租车安全水平差。网约车从约车到运行再到结算,全程形成闭环管理。乘客约了哪个车,一路经过哪里,有没有安全到达,都在平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监控之下。和在路边拦截的传统出租车相比,乘客的安全显然更有保障。

门槛低,驾驶员水平及车辆状况参差不齐,也是有关部门加强监管的主要理由,但这个问题恰恰是由监管造成的。由于网约车没有取得合法地位,乐于进入网约车平台的司机和车辆数量必然会少,网约车平台只好以降低门槛的方式,追求数量的增加。事实上,对网约车的政策越放开,越有利于网约车平台选择司机和车辆,越有利于提高网约车的服务水平。

拥堵多,使用网约车的人数激增,导致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加大,这是有关部门排斥网约车的第三个理由,但也正好说明了网约车的价值所在。网约车活跃只能说明,网约车深受市场欢迎,有着发展的潜力和空间。硬性取消和减少网约车并不能减少城市人群的出行意愿和频次,而只能逼着人们去乘坐安全性更差的“黑车”。从以往的事实看,包括在北京这样的国际化都市,打击“黑车”都是让交管部门和警方头疼的一个难题。网约车的出现,把“黑车”漂白,而网约车新政,则很可能再次把网约车逼成“黑车”。

民间对于网约车命运的关注,从深层次上讲是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关注,也是对其自身命运的关注。网约车代表着活力,代表着市场意志,代表着自由精神;而网约车新规细则代表着管制,代表着传统的利益格局,代表着保守的监管方式。

中国经济中目前面临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从城市治理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管理者首先应当明确要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尤其是应当明白,管理的优先次序问题,比如打牌,同样一把牌,先出什么后出什么,结果可能是大不一样。 (下转第二十二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