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的模式 在海外是否行得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霂轶
目前的房地产行业,“高烧不退”的不仅是“海外投资”,还有“产业地产”。日前,2016火花S-Park中国产业地产30强榜单发布,一批新晋势力让业界大呼意外。
但是,对于房企“出海”投资产业项目,业内人士并不十分看好,火花S-Park创始人宋振庆表示,“房地产企业在海外做园区并不具备太多优势,在国内做好产业园区更加容易,也更重要。”
海外产城模式热度不减
近日,华夏幸福下属子公司与越南同奈省国有控股企业信义集团在越南签署《谅解备忘录》,宣布在越南胡志明市东侧同奈省的东西贡新城和安科工业区共同打造产业新城。这是继与印尼ASRI公司、印度哈邦达成合作后,华夏幸福在国际产能合作及全球化布局上的又一动作。据悉,华夏幸福目前已在全球打造40余座产业新城。
在这之前,绿地也在美国斩获产业园项目。绿地控股宣布与平安信托、雅居乐集团和宝丰资本合作,正式收购位于南旧金山市牡蛎湾项目。
而碧桂园在马来西亚柔佛州开发的绿色生态城市——碧桂园森林城市意欲建成为一座“产城融合”的城市。碧桂园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碧桂园还将积极拓展海外“产城融合”项目。
这些房企在海外都不谋而合地选择了“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科技部可再生能源与国际合作计划办公室主任赵刚曾对媒体表示,在“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下,房企海外投资选择“产城融合”的新模式是可取的。他认为,产业能带动经济,在产业推动过程中,房地产、基础设施配套联动起来,这种模式比较符合发展中国家。
产城模式移植海外水土不服?
“产城融合”确实是产业地产的必经之路,但是“产城融合”的模式在海外是否行得通?是不是适合所有的企业来操作?
其中一个备受争议的项目——碧桂园在马来西亚的森林城市项目,自开发建设以来,因所处位置、购买人群、资金周转等多方面因素受到非议。但碧桂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7月底,森林城市推出货量127亿元,销售已经超过100亿元,去化率达到79%。碧桂园总裁莫斌曾对媒体表示,森林城市采用“以销定产”的原则,卖多少建多少,滚动投资。
对此,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地产运营研究所所长蔡为民表示,该项目最大的问题是,马来西亚青山(也就是碧桂园森林城市附近)长期以来都是新加坡务工人员的聚集地,这使消费者对项目的居住安全度会有疑虑。
蔡为民同时表示,碧桂园森林城市是中国房企出海最有规模的一个项目,从无到有,在规划上都做了一些构思。事实上,大多数的海外项目都是基于投资的,投资的话不免对项目夸大,最后造成投资者的失望。经过这几年的探索,碧桂园在海外已经慢慢摸出一些门道了,而其他房企的项目规模与碧桂园森林城市的规模差距甚远,这也导致这些房企难以复制碧桂园的操作模式。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房企在国内提出“产城融合”概念是相对容易的,基于对这座城市的了解,房企很容易去参与到这个“产城融合”的过程中,而“产城融合”更多的是对产业链的整合,房企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并不是特别理想,在海外想进一步输出比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