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实体或将是银行业最后的机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张艳蕊
当下,银行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受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产能过剩行业经营状况愈发艰难、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以及互联网金融冲击等因素影响,中国银行业深深陷入了经营困境。
一是银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二是不良贷款增速较快让业内更加担忧,三是银行拨备覆盖率在不断下降,四是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外流现象有所抬头。对银行个体来说,其主营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于非息收入增长与小微贷款占比上升,“傍大款”公司信贷的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不可避免,2016年,银行整体主营收入有可能负增长,这也许是近十年来的首次。
与此同时,银行“低息高贷”的模式依然受到互联网金融的挑战,而且,成本和风控是传统银行业两个不可逾越的门槛:店面和人员是传统银行最显而易见的成本,风控本来是传统银行的优势,但具体到比拼贷款利息上就是劣势了。由于银行风控的要求,让一些高利息高风险的理财产品根本无缘在银行售出,如此,资金流向银行以外金融机构会越来越多。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外流,正是金融人才向更灵活机制流动的印证,这些人才还将会在灵活的体制中创造更多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不过,由于风控机制的优势所决定,即便是在上述困境之下,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仍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可以肯定的是,当经济遭遇周期性和结构性叠加的困局,商业银行步入历史的转折点已成不争的事实,银行业“躺着赚钱”的大锅饭时代正式结束了。
银行业发展应当更加注重创新和改革,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积极推动民间资本进入,引导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推进银行优化信贷结构。
银行业的创新改革已成当务之急。当然,传统银行业的创新改革,还是必须要在“戴着镣铐”中推进。
所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或许是银行业的最后一个机遇。毕竟,实体经济市场与资本市场一样,虽然当下是熊市,但靠投资吃饭的人总要进入市场去寻找机会,而现在是最好的机会,就看银行业怎么创新服务模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