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政策持续用力 中央企业顺势而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上接第二版)另一方面,中央企业资产规模庞大,并且掌控了大量战略性资源,具有更强的投资与创新能力以及更好的风险管控水平,既有义务也有责任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成为关键主体。
2016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完善中央企业功能分类考核的实施方案》,其中将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列入考核内容——根据国家产业发展需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重大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以及重大行业标准制定等;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等;国家重点水电工程建设与运营、新能源技术开发等;国产民用飞机产业化、大型飞机研制、航空发动机研制,研发、建设和运营新一代移动通信和宽带网络,国家经济政策和地区发展规划咨询等国家专项任务。
新一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也分别在年初、年中和9月初三次提及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要求,指出下一步国企改革的重点,将加大国有资本在国防军工、重大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同时,围绕互联网、智能制造、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海洋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以股权为纽带的专业化整合,建立产业战略联盟等方式,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相关政策
夯实新兴产业目标
在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以及新兴产业规划发展的重大政策发布后,国家又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关于加快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的意见》、《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中国企业报》记者注意到,《中国制造2025》作为全面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更是把新兴产业推向了更新、更为广阔的空间。
其中,在重点领域提出了十大产业发展方向,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
宋清辉认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新兴技术,与此前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度较高。他表示,以“互联网+”为核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主线。
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各产业指导性意见都对新兴产业分类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任务,甚至包括在宏观税收、人才、融资、财政补贴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但对于产业或者对于企业而言,具体的、微观的政策措施才是实实在在有利于产业和企业发展的。
“十三五”期间国家继续对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行财政和税收扶持政策。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明对记者透露,“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正在编制过程中,财政和税收政策从10个方面支持战略新兴产业。
同时,中央企业和广大国有企业也将自身发展与行业发展紧密融合,将国家政策和针对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政策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更要积极使用好政策,为自身发展赢得了一个好的前景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