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央企新势力·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央企新势力·深度
 

2016年10月1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混合的力量:“国民融合”互补共赢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钟文

国企民企融合发展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大的力度和广泛度。这种融合已经从原来的单一性到现在的广泛性;从当初的“小打小闹”,到现在的大融合、大整合;从原来的边缘产业到现在包括影响到国计民生方面的重要产业……国企民企融合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大潮。

事实上,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国企民企的融合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但也难免有争议和矛盾。相关专家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中表示,国企民企的融合发展必须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实现双赢乃至多赢的局面。

改变一股独大结构

国企和民企融合发展始发十多年开始的国企纵深改革。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为国企民企混合发展提供了强大基础和动力。

医药行业作为一个关系国计民生又高度开放的领域,中国医药集团引入民资、外资的混合经济已经成为国企改革的典范。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国药集团企业总户数为648户,其中与民营资本、外资资本等实施混合所有制的企业为543户,占集团总户数的83.4%。混合所有制企业资产总额计1390亿元,占集团总资产的82.6%;营业收入计1881亿元,占集团总营业收入的92%。

“整合内外资源是最好的发展方式。”成立之初就担任国药集团总经理的佘鲁林对记者表示,他们引入了外资、民资等多种所有制经济。 

国药集团与民企复星集团的联合是典型的国企民企合作典范。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记者表示,像复星集团一样的一些大型民营企业或者民营资本为主的大型投资基金,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他们通过资本的投入,改变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将民营企业灵活的体制机制以及自身其他的优势资源与国有企业雄厚的资本实力和良好的政策资源、政治资源进行有效嫁接。他分析,这些民营企业或者民营资本投资国有企业,可以有效地激发出企业潜在的活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投资人、国有股东、管理层和员工的多赢局面。

实现国企民企互补

市场化无疑是正在进行国企改革的关键词。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强调,鼓励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进行战略合作,资源整合和融合发展,同时还要着力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进国有企业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通过分类管理、调整国有持股比例等措施,逐步优化国有股权结构。

事实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融合发展方式很多,国有企业与民营资本的有效嫁接也已经从试探性阶段全面进入了纵深发展,快速扩张期。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合作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记者,不同性质的企业有着不同的优劣势。传统的国有企业都是国家投资的,在投资方面相对都是大手笔,所以在技术装备、人才储备、品牌建设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正如事物的正反面,它也有相对的劣势,比如体制机制不灵活、生产效率不高、市场应变能力、竞争力偏弱等,而这些也往往是造成国有企业没有后劲、最终难以为继的根本原因。

周德文说,民营企业产权明晰,竞争性、效率效益更高,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民营也有短板,大多数创办时间较短,没有形成完整、扎实的产业基础和深厚的企业文化,特别是在资源配置上处于弱势地位,加上很多本身就是家族企业,管理上不是很规范。国企和民企通过融合混合发展,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有利于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企业治理结构,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