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重组大戏:强强联手抱团发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洪鸿
刚刚过去的9月,无疑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月份。多家央企完成了重组合作,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期。
9月6日,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下,中航工业、保利集团、国机集团、兵器工业、兵器装备、中国国新、中核建设、中国一重这8家央企本着友好协商、互利共赢的原则,在相关优势领域实现了联合协作,为中央企业产业重组合作提供了新的典范。而通过产业重组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布局将有何作为,重组之后又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等等一系列问题,也摆在了众多央企面前。
多家央企进行产业整合
据《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去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先后完成了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招商局和中外运长航、中国五矿和中国中冶、中粮和中纺、港中旅和国旅、中国建材和中材6组12家中央企业联合重组。
同时,央企间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而进行的联合也在不断进行。
中航工业同保利集团签署地产业务划转协议。中航工业下决心将地产业务整体剥离,将精力放在主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之上。与同行业中的佼佼者保利集团合作,有利于中航地产长远发展,也能为经营团队提供更好的事业平台。在此基础上,双方拓展合作领域和空间,为落实国家战略再做新贡献。
与中航工业集团实现航空模锻业合作的国机集团是国内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其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项目是全球最大量级的模锻压机设备。双方联手,以万航公司为平台整合模锻产业,以航空市场为牵引,共同将万航公司打造成为国际领先的高端模锻件供应商,服务于“中国制造”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
兵器工业集团与兵器装备集团、中国国新公司正式签署了《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改制组建之出资协议》,这对推动北方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北方公司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标志着北方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又开启了新的篇章。
中国核建则与中国一重共同合作开发第四代核电产业化项目——高温气冷堆,并签署设备业务合作协议。
整合背后仍存诸多难题
尽管8家央企整合重组有着非凡的积极意义,但重组之后依旧面临着一些困难。在诸多改革中,国资委首先面临的难题就是降低债务水平。
“企业债务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密切关注的问题。”一位国资委人士表示,“根据国际组织的测算,中国国有企业债务约占整个中国企业债务总规模的55%,超过一半了。”
另一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央企业负债规模持续加大。负债总额从2008年的4.3万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31.1万亿元。该国资委人士指出:“负债率的上升有多种原因,企业效益下降,自身盈利缩减,企业发展更多依靠融资,另外一方面则是有些企业盲目扩大。”
相关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中央企业大多仍分布在传统产业,主业不突出,行业分布过广、产业链条过长、资源分散、同质化经营、产业组织和产业带动作用不强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一些企业还过度依赖加大投入来扩大规模,该退的没有退,该集中的没有集中,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
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汉阳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认为,8家央企原来归于不同的部委且牵涉到的业务较多,因此将它们的业务和资产梳理、整合、优化,工作量将会较繁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国资改革研究专家祝波善认为,国企很多企业存在业务交叉问题,监管存在很大困难,另外这对很多国有资本在某些领域的退出也产生障碍,现在推进央企间的合作会更有利于国资布局。
央企整合高峰期已至
为解决上述问题,使8家央企重组可以获得应有的功效,吕汉阳认为,一方面,应组建一个信服力、话语权较强的领导班子。另一方面,在调整人事、组织结构时,需要尽量照顾到企业员工的情绪,对员工进行安抚、补偿等。至于对企业的业务和资产进行梳理、整合、优化则需要领导层能够合理对资源进行调配和优化。
对于央企长期积攒的多项问题,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下一步要加大中央企业产业重组合作整合工作力度。中央企业在产业重组合作过程中,一方面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通过产业重组合作,在突破关键技术、掌握核心资源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切实实现产业重组合作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目前,部分央企在牵头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设立创新投资基金、构建创新孵化平台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央企业牵头国家及地方技术创新联盟,中央企业共发起和参与基金,构建面向社会的创新孵化平台及创业创新平台等形式已经被广大央企采用并实施。种种迹象表明,国家新一轮的战略布局逐渐明晰,央企的整合高峰期已至。
吕汉阳表示,随着国资委政策不断加码,并购重组将迎来一个新的局面。在一定时期内,并购重组将成为国企改革发展的中心枢纽,强强联合、拆分重组、混合参股等多种方式的并购重组案例将持续涌现。预计未来3年央企重组将进入活跃期,淘汰案例会明显增多,参股、控股、收购兼并、通过产权市场出售资产等多种形式的整合将会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