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4版:央企新势力·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4版            央企新势力·深度
 

2016年10月1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兴产业布局:央企的速度与激情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上接第二版)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绊”相融

据记者了解, 这一系列结盟的背后是央企发展思路的改变,央企投资战略新兴产业的热情已经被充分调动。

曾参加达沃斯论坛的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龚晓峰认为,中国经济三个方面的新动能正在聚集,一是利用高新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二是培育新经济,三是推进开放型经济,利用互联网配置全球资源。通过资本市场,利用市场化手段引导国企进退已经成为重要的改革路径之一,从而实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共舞,无疑将大大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以钢铁行业为例,虽然主管部门多次警告产能过剩,但是在企业看来,只要自身的成本低于其他公司,就可以赢得客户;而降低成本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加投资,从而取得规模效应。然而这却会加剧行业整体性的产能过剩,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同时,在推行产业链关键业务的重组整合中,优化配置同类资源后,除非企业的确能完全收回资本成本,规模大不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工信部权威人士表示,当前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的矛盾仍然突出,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

他认为,在当前多个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在战略新兴产业中创造价值,将成为企业适应重组整合的最好途径。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明的观点则是:发展新兴产业,国有企业没有先天优势,甚至还有转换成本过高、风险容忍度低等劣势。在资本投入方面,民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同样可以获得充足的资金;在技术来源方面,新兴产业都是全球性产业,技术来源多样化,国企过去的技术积累可能无用武之地,甚至还可能阻碍新技术应用;在人力资源方面,国企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缺乏吸引力。由于一些新兴产业有可能改变甚至颠覆原有产业格局,大企业转换成本高,对新兴产业会本能地抵触。同时,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保值增值”压力下,国企风险容忍度很低,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承受发展新兴产业的风险有所担心。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