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1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1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6年9月3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镇海炼化的“实干经”

小投入大发展 提质增效不污染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石岩

镇海炼化污水处理场
镇海炼化算山码头
镇海炼化绿色管廊
白鹭园

近两年,国际油价持续下跌、成品油消费持续低迷,化工结构性矛盾突出已成常态。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却有“怪事”:面对经济下滑趋势和低油价的叠加挑战,不但没有受到大环境波及而且利润还大幅度上升。

据了解,2015年镇海炼化实现利润108.11亿元,刷新了该公司于2013年创造的中国炼化企业71.3亿元利润的纪录,今年利润有望再创新高。国资委新闻中心主任毛一翔这样称赞道:“镇海炼化堪称央企提质增效的行业标杆。”

而镇海炼化对此却也是“平常心”,用公司总经理张玉明的话讲,“传承老一辈精神,眼睛盯住市场、功夫下在现场,保增长、谋发展、强基础、抓党建,不断发挥当下技术优势,从而堆沙成塔,成就了镇海炼化的企业竞争力。”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思考,企业始终坚持创新变革。在坚守的基础上,年复一年的良性滚动,走就要走动力不竭的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镇海炼化党委书记顾跃光也这样说。

“大象转身”,镇海炼化提质增效的背后,是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拿捏和取舍。

“有所为、有所不为”

时间回溯到1980年。

这一年9月,成立已有五年的镇海炼化上了一个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的大化肥装置项目。到1994年时,尿素产量61.45万吨,曾创我国大化肥装置年产量的历史最高纪录;1998年,尿素产量再创新纪录,达到68.2万吨。大化肥工程曾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尿素装置是对浙江农业、对镇海炼化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功勋装置’,曾创下我国大化肥装置年产量的最高纪录。2007年,我们敏锐地感到国内化肥产能出现过剩趋势,这套以渣油为原料的化肥装置尽管当时仍然营利,但我们通过汇报沟通,取得了浙江省的理解和支持,采取稳步过渡的方式确保浙江农业生产需要,并于2010年停产化肥、淘汰尿素装置,将合成氨装置改造成低成本制氢装置,像炼油供氢,已成为炼油低成本用氢的重要一环,可及时地将落后的生产力转化成为先进生产力。”张玉明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讲道。

张玉明表示,今年提质增效是中央企业主攻的课题之一,但镇海炼化在那个时代就当头号任务来布局。2016年7月,随着一声声镐头机的轰鸣,镇海炼化化肥尿素装置造粒塔本体被拆除。

对于中央企业来说,上项目容易减项目难,结构调整更可谓“大象转身”。而张玉明说,镇海炼化的心经挺“简单”:项目要有“有所为、有所不为”,既做“加法”也做“减法”。“加法容易减法难”的大环境下,“有所为、有所不为”取舍的标准和尺度,则都依据“市场前景和利润的增长空间”。

据了解,在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建成后,为进一步提高乙烯工程的竞争力,2011年公司策划了乙烯新一轮挖潜改造方案。作为下游配套装置,公司曾考虑新建一套42万吨/年乙二醇装置。

张玉明告诉记者,公司通过调研国内及世界范围气体原料制乙二醇生产格局的变化发现,以石脑油为原料生产乙二醇的路线效益预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相比较而言,通过拓展乙烯单体供应下游优势企业则更具竞争优势。“因此,2014年镇海炼化主动向总部申请放弃了每年42万吨乙二醇项目。”

“减”不拖沓,“增”则抠的更细。

抱好“西瓜”不忘捡“芝麻”

镇海炼化是生产企业,不是贸易企业。对于企业来说,成本把控是创效的“命根子”,降成本就是增效益。

“我们不仅人人会算账,而且人人勤算账、细算账。这是镇海炼化的‘特色’。”张玉明笑谈说,公司人员上下一体都抱着“西瓜”捡“芝麻”。

原油是炼化企业最大宗物资,占总成本95%以上。其每桶上下浮动1美元,对效益的影响可能就是十几亿元。同时,原油是炼化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如果品种不对路,不仅会增加炼油难度和产品分布收率,还会影响下游化工装置的生产,反映到效益上又是几亿元甚至十几亿元。所以,原油是镇海炼化始终紧抱不放的“大西瓜”。

镇海炼化始终坚持稳定的库存而不折腾,坚持把握节奏稳健采购而不投机、不冒险,既防止了因行情踏空带来的经营风险,又为快速消化原油成本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为了更多地追求全流程成本最低和资源价值最大,镇海炼化将原油采购的重点转向“两个匹配”:即与每个装置的设计条件匹配,与市场变化下的产品需求匹配,使每一种资源都向着高利用、高增值的路线流动。正因为如此,镇海炼化全年原油成本比中石化总部平均水平每吨约低104元;全年乙烯原料成本低于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平均水平近200元/吨,节约原料成本6.6亿元以上。

相对于动不动就是几个亿、十几个亿的原油来说,一台车、一吨水甚至一张纸都是“芝麻”。

但“芝麻”多了,照样能堆成山。

“以公务用车为例,镇海炼化一直坚持集中管理,公司班子成员和各处室、运行部用车都由办公室统一安排、信息化流程审批。全公司公务用车加起来仅59台,仅配23名驾驶员,少买一台车、少配一名司机,一年减费就是20万。”顾跃光说。

并不是把降低成本当成最终目标。“公司推进全员成本目标管理,以清晰的职责、刚性的执行等将预算变成挖掘绩效增长点的‘信号树’、降本增效的‘紧箍咒’,通过对标管理、班组核算、绩效监控三个平台,实现了大到一吨原料、小到一张打印纸的成本管控全覆盖,构成了全员‘捡芝麻’的体系。”张玉明说。

减人不减产的背后

镇海炼化始建于1975年,是一家已有40余年发展历史的老企业。在主业不强、冗员多、效率低等问题成为诸多央企“主流矛盾”的当下,镇海炼化何以“减人不减产”?

早在2009年,镇海炼化提出“用最少的人管理最大的炼化企业”这一理念,创新制订项目发展、管理变革、人力资源“三位一体”发展规划,并稳步推进这一规划。

以教培中心为例,按照规划,其职能将由教育培训变为“教育培训管理”,目前的教职员工已由当时的50多人降到了40多人,降幅20%,最终将降到3—5个人,减员90%以上。

(下转G02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