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第01版            头版
 

2016年9月3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小企业隐性成本为何难降?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莫开伟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9月25日在北京发布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中国企业税负和融资成本呈下降态势,但制度性交易成本仍然偏高,“权力中介”普遍存在。

“降成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五项重要任务。为了降低企业成本,今年中央政府不遗余力,出台了若干政策措施,如清理不合理收费、落实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全面实施“营改增”、降低社保公积金费率等,每项政策措施都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然而,政策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调查显示,虽然除东北外,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企业2015年税负及综合融资成本均较前一年有所下降,但却出现了新的问题:融资两极分化严重,大中型国企和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较低,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通常在基准贷款利率基础上上浮逾30个百分点;且中小企业隐性成本依然偏离。

所谓隐性成本,简单地说,是一种隐藏于企业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之外的成本;这些成本隐蔽性大,不易量化,且难摆上正规台面。

在中央政府推出如此之多企业减负政策的大环境下,究竟哪些因素致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隐性成本依然偏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不少地方政府仍迷恋行政审批权力,使一些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不到位,或变着戏法边减边增,巧妙地推动了中小企业隐性成本上升。据媒体披露,在全国各地坚决纠正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不正之风活动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查实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225起,涉及金额126.3万元;陕西省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1302起,涉及金额5260.8万元。这些“三乱”收费最终都进入了中小企业成本,让中小企业成了最大的“冤大头”。

二是金融部门仍热衷于高服务收费或上浮贷款利率,对减少银行服务收费项目和降低服务收费标准执行不到位,或收费项目明减暗增、收费标准明降暗升,直接推动了中小企业隐性成本的增加。乱收费主要是超出价目表或自立项目收费,同时,银行强制收费现象表现在向贷款客户捆绑强制收取个人汇款套餐手续费。2015年10月份,发改委组织再次开展商业银行收费检查,发现商业银行收费行为得到有效规范,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出现了强制将流动资金贷款转为承兑汇票推高企业融资成本,与贷款挂钩只收费不服务,对小微企业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超标准、超范围收费等,使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惠政策流于形式。

三是中小企业仍处弱势经营地位,整体经营生态并未得到真正改善;使中小企业在面对银行及政府机构违规收费时缺乏话语权,只能被动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企业隐性成本的上升。这方面最明显的表现是一些中介机构与政府明脱暗不脱,被称为“红顶中介”或“二政府”; 他们“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收费不规范甚至比较混乱,隐性收费较多,给企业经营带来困扰。据媒体报道,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一家企业去当地有关部门指定的一家中介公司做安全评估,评定安全等级居然是看交钱多少:5万元一级达标,3万元二级达标。收费为何这么“黑”?因为中介业务是“指定”的,“被指定者”一定要给“指定者”某种好处,才能获得“被指定权”,否则无权从事该项中介业务。

降企业成本尤其是隐性成本,不仅直接关系到今年经济工作任务的完成,更关系到企业经营生态的改善;如果企业隐性成本降不下来,为企业减负的各项政策措施就无法真正落实到位,为企业减负就会沦落为一句空话。对此,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具有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应放弃的“一切权力”彻底放弃,将应落实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到位,使企业能真正轻装上阵,助力中国经济增长。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