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0版:江阴报道 上一版3
第20版            江阴报道
 

2016年9月2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载体扩容再造产业园区发展新优势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江金骐

包括江阴国家高新区在内的8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从被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虽然时间还不足一年,但江阴高新区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结合自身特点,立足自身优势,依托产业基础,同步推进增量扩容与结构优化,园区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有了新的提高。

一年来,高新区发挥园区的溢出优势,在高新区率先落实好国家推广的中关村6条政策,积极复制推广中关村先行先试的4条政策,全力支持高新区打造“一城三区五园”的创新格局,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基地。

为了加快推动高新区“腾笼换凤”,促进溢出项目向青阳园区转移,江阴高新区进一步优化本部产业结构,实现本部园与青阳园联动发展,这使得青阳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获得了较快发展,促进了智能装备、电商物流等产业项目的顺利引进。

在高新区快速形成新的增长极的同时,江阴临港开发区的特色也越来越明显。结合江阴市建设临港产业城的战略部署,继续推进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建设,坚持“以港兴产、以城促港、港城产互动”的发展战略,按照“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的发展理念,突出临港特色,瞄准价值高端,大力实施“双核三新”战略,重点发展临港机械装备、临港物流两大核心产业,加快发展临港新材料、临港新能源、临港文化创意三大新兴产业,实现机械装备产业转型发展、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新能源产业优化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引领发展、软件和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发展,引导优势和新兴产业资源集聚,着力打造一个总面积70平方公里、经济总量达5000亿级的长三角地区高端制造业和先进生产性服务业高地,着力打造江阴进出口贸易基地和长三角地区功能性港口,率先成为全国港城产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发展定位

国际知名产业高地 滨江山水科技新城

●国际知名产业高地——立足于发展国际上最先进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先进制造业为本,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成科技创新的引领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区。

●滨江山水科技新城——充分利用山水生态资源和紧邻核心城区的区位优势,打造成环境优美,宜商宜居的中心城区的有机组成,使之成为精明发展的示范区和产城一体的样板区。

发展策略

●区域协调策略 突出高新区地处沿江、跨江节点的区位优势,从功能、交通、服务等方面充分与区域协调,促进高新区功能和影响力的提升。

●产业升级策略 优先培育环境友好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加快发展物流、创意研发、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交通引导策略 全方位加强高新区与主城区及敔山湾地区的联系,优化公共交通体系,适时建设轨道交通,引导居住、服务业等用地布局。

●用地优化策略 对现在的城市建设用地和待建用地进行全面分析梳理,通过延续、退出、置换等不同措施,优化整体用地布局。

●彰显特色策略 充分利用高新区山水环境资源和城市资源,通过整合各类景观要素,构建与之匹配的空间结构和景观体系,彰显高新区的空间特色。

●生态优先策略 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环境友好的产业类型,鼓励节能技术的应用、开发与创新,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全面推进生态型科技新城的建设。

投资优势

索生产企业、全国最大的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

●商务优势 区内餐饮、购物、教育、医疗、娱乐等时尚生活元素一应俱全,高新区还将进一步提升打造东部的生态景观、休闲度假、教育研修、生活居住的理想区域。

●区位优势 江阴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几何中心,境内有江阴长江大桥及三条高速公路,2小时车程范围内有上海虹桥、浦东、南京禄口等六个机场,1小时车程范围内有无锡和常州两个高铁站。

●实力优势 江阴市连续多年列中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第一。江阴高新区作为江阴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地和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该区积累的GDP和公共财政收入,对投资形成明显的支撑优势。

●开放优势 江阴高新区是江阴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建区20多年来已累计引进外资项目600多个,到位注册外资累计达43亿美元,日本、比利时、以色列、荷兰等国的知名跨国公司以及中粮集团、中信集团、中芯国际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已在高新区进行投资。

●龙头优势 江阴高新区拥有全球最大的钢帘线生产企业、全球最大的光伏太阳能硅切片超硬复合耐磨切割丝研发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单体特钢生产企业、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主板电路板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麦芽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特钢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钢丝绳和大桥缆

投资成本

●土地

一般项目要求最低投资密度达到500万元/亩;工业用地使用年限为50年;属国家6类地块,土地最低保护价为22.4万元/亩。

●供电

基本电价(变压器容量部分)为28元/KVA·月;315KVA及以上工业生产实行两部制电价收费标准,即“基本电价+电度电价”;居民照明用电平均价格约为0.5283元/KWH。

●供水

高新区供应的自来水水源取自长江,为国家一级水质,水质硬度年平均值112,平均色度为5,平均浊度为0.4;平均供水压力为2.5KG/cm2。目前工业用水价格3.3元/吨,生活用水2.6元/吨;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由开发区负责接至公司红线,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为1.95元/吨。

●蒸汽

因为是热电联供,所以停电时蒸汽不会停。正常情况下一年中只有半天因锅炉检修才会停止供应蒸汽,热电公司会与企业事先沟通。

●天然气

高新区内蒸汽供货商是天力燃气有限公司,目前区内已接通并运用管道天然气。工业用气为3.43元/立方米,民用气价为2.2.2元/立方米。

投资服务

高新区设有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和进区企业服务中心,可提供“一支笔审批、一站式服务、一个口收费、一个人负责到底”的“一条龙”服务、“全程式”服务、“零收费”服务,对项目“零障碍”审批。

●审批

江阴高新区享有国家级经济审批权,3000万美元以下项目管委会直接审批,进区项目除了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优惠政策以外,可根据情况给予地方性政策扶持。只要申报资料齐全,10天内就可办好营业执照。

●涉外

江阴高新区海关、边检、出入境检验检疫、外轮代理等涉外机构一应俱全,入区企业可享受提前报关、联网报关、快速通关、上门验放、加急通关、担保验放等6项便捷通关待遇。

●用地

用地方面,在对龙头型企业、产业链带动项目以及外资项目等,高新区将优化实施,保证项目用地。另建成各种标准厂房集中区,以供企业入驻选用。

●用电

目前已建成华东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电力供应充足,高新区优先保证区内外资项目生产用电,制订确保外资项目生产用电的需求方案。

●资金

江阴经济实力雄厚,与多家银行保持稳定合作关系,建有顺畅的外汇服务通道,对外资企业提供“零距离服务”。高新区设有多个发展基金和风投基金,以此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基础设施

●道路:产业园已经建有完善的道路网络。

●天然气供应:国家“西气东输”工程节点之一,供气能力达10亿立方米/月。

●供电:总装机容量780万千瓦/时。

●供热:每个产业园区都有热电厂,能满足企业的用气需求。热电联供,供气能力320吨/小时,供气压力8—10公斤。

●供水:日供水能力150万吨/天,国家一级水质,水质硬度100。

●通讯:程控电话38万门,程控交换容量为47万门。

●污水处理:区域内已拥有日处理能力分别达到25万吨、15万吨、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三座。

●消防:消防中心位于园区内,可连接至园区任意地点,消防管道压力为3kg,消防车随时待命。

国家级支持平台

●中国物流示范基地(江阴长江港口综合物流园区、江阴石化物流园)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装备制造)

●国家火炬计划江阴软件产业基地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校园服饰文化产学研基地

五大产业格局

●机械装备产业,未来四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5%,到2020年达到1000亿元

●新能源产业,未来四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20年达到1000亿元

●新材料产业,未来四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9%,到2020年达到1000亿元

●港口物流产业,未来四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20年达到3000亿元

●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四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50%以上,到2020年达到500亿元

优惠政策

●土地及厂房租赁优惠

凡符合临港产业及投资密度要求的项目,可按国家规定同类土地价格的最低线提供项目用地。对于投资规模大、产出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在土地价格或厂房租赁价格等方面享受最优惠的奖励扶持政策,或在项目初期为投资者无偿提供适用厂房。

●资金扶持

针对新能源等产业,设有专门的投资基金,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可申请金融支持。

●税收优惠

凡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项目经批准后所需进口的自用设备,以及按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数量合理的配件、备件准予免征关税(《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除外)。同时,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和国外专家,将实行一定程度的个人所得税优惠。

●孵化器政策

对研发类企业,为其提供一定面积的办公场所。对科技含量高、产值大、税收高的项目,可给予特殊优惠。对孵化项目可优先申报科技基金,争取科技经费支持。

●特殊优惠

对区域经济带动特别强的产业链龙头项目,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给予特殊优惠。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