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产业布局初具规模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星平
要说产业结构单一,恐怕放在吉林这里“当之无愧”:能源、原材料产业、汽车。公开资料显示,吉林省汽车、石化和食品加工产业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60%以上。尽管目前轨道客车、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在吉林省初具规模,但这些新兴产业的主营收入和利润还是不能冲减传统产业的下降。
事实上,吉林在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过程也是其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数据显示,2016年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传统产业占比下降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速高于工业2.4个百分点,占比提高3.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2:58.7:36.1调整为5.3:55.5:39.2。
为补齐新兴产业这一“短板”,吉林省大力布局医药健康、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电子信息、节能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九大领域新兴产业。
目前,这些新兴产业的布局已初具规模。例如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已形成“一区一基地”为核心,6个“特色产业基地(园区)”快速发展的集群式发展格局;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国家(长春)汽车电子产业园、吉林省国家汽车电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建设已具雏形;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建成了长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区,省内配套产品达一万多种;新材料产业方面,建设了吉林国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碳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玄武岩纤维等多种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互补发展,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衣保中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吉林省新兴产业在经济发展占比越来越大,对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逐渐显现。记者从吉林省发改委高技术处了解到,2016年,吉林省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76.7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9.2%。
虽然吉林省的新兴产业布局在东北地区表现已十分抢眼,但在一些观察人士看来,吉林省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还是相对低于预期的。
采访中了解到,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吉林政府与当地企业在市场开拓能力稍显不足。这使得企业科技成果熟化和转化能力不强,科研与市场需求分离,与成果转化脱节。衣保中认为,吉林地方政府要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民营经济,激活市场。
“到2020年,力争形成生物医药 、生物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5个千亿元规模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节能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等3个百亿级规模产业;生物农业产业化加快形成,遥感卫星、无人飞行器、聚乳酸、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成为新增长点。”吉林省发改委高技术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
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势必少不了大量的资金投入。衣保中认为,做产业集群还是需要完善产业链条,吉林省的新兴产业发展还属于培育阶段,其间需要政府更多的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