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系国企?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上接第一版)
十三年来的对策失误
国有经济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东北区域经济发展中,曾长期发挥骨干支撑作用并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然而为什么到了今天,却在市场竞争中止步不前节节败退,甚至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呢?
资深国资专家李锦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一是计划经济,二是资源性为主的重工业。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迟福林看来,东北国有经济占比偏高,国企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相连,尤其在涉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牵一发而动全身。若国企改革不率先破题,全面振兴东北将困难重重。
前一阶段,国家发改委披露,新一轮东北振兴将全面启动,本次振兴主要解决转型发展问题,将投资1.6万亿元,围绕三年滚动计划,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约130个重大工程项目。目标是将东北打造成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带。发改委的意图是,东北地区新一轮的振兴和2003年的振兴有本质区别,当时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现在要解决的是转型发展问题。
寻路仍需从优势出发
今年4月26日,《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出台。《意见》明确,用十年左右时间,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走进全国现代化建设前列,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
装备制造业既是东北工业经济的基础,也是振兴东北的经济增长点和爆发点。十多年来,东北三省重点企业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企业生产面貌得到极大改观,装备水平显著提高,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成果显著,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东北的发电设备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高档数控机床产量占三分之一,内燃机产量占五分之一。大型水轮机组、大型风电机组、大型核电机组、30万吨邮轮、350公里高速动车组,高档数控机床在东北实现国产化。
同样,作为天下粮仓的东北三省业绩不俗。2015年,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近20%。东北地区商品粮在全国占40%,其中粳稻产量占45%,玉米占30%,大豆占38%。
而早在去年4月,李克强总理赴吉林省调研,在长春主持召开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为振兴东北三省开出了良方:一是启动一批可以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二是着力扩大消费;三是加快棚户区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四是发挥东北骨干企业多的优势,推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研究设立东北振兴产业投资基金,促进东北装备在走向世界中实现转型升级,带动更多配套和就业。
东北振兴政策再次发力,振兴之门正徐徐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