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人才选拔要“赛相结合”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罗进
为了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营活动需要,目前,不少国有企业都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并建立了相应的人才选拔机制。归纳起来,当前国企的人才选拔机制现状大致有以下几种。
只相不赛
这种现象在企业招聘大学生中运用的较多。目前,很多企业在对高校毕业生的招聘选拔中,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往往是根据竞争者的性格特征、受教育程度、文化背景、在校获奖情况、英语及计算机取得的等级证书情况、社会阅历等要素来判断是否能接收该大学生。一些大型企业,每年招聘大学生都是采取这种方法,只是“伯乐”不止一个,可能是几个或一群人员组成,这样共同判断,更增加相马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目前,这种“判断”人才的方法已被各大企业竞相沿用,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这种人才选拔机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也有唯学历、职称是举之嫌。
虚赛实相
有不少单位也搞“竞聘上岗”,被誉为是“赛马”,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本来并无什么不当,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却立意不纯正,制度不严谨,同时缺乏监督机制,造成“走后门”现象,搞不正之风。表面上给人感觉是在进行公正的比赛,实际则是“虚赛实相”。比如某个岗位需要人员,领导事先已经选好,但根据单位用人机制,要通过招聘。于是操作者便针对某人制定相应的招聘条件,考试只是走过场而已。所以“赛马”形同虚设。这种现象在现实中也是不少见到的。
只赛不相
什么是“赛马”?通过职工操作运动会等各类比赛获奖脱颖而出的人才是“赛马”,通过完成项目或提合理化建议等获奖也是“赛马”。一些国有企业人才选拔也采取了这种方法,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这种方法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不足。有的有能力但品德方面有问题,如果单凭能力不注重品德就用在重要岗位上,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麻烦甚至是危害。
赛相结合
如前所述,“相马”和“赛马”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无论是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还是眼下的高考及各种考试,还是漏掉了许多千里马,原因在于赛马标准本身和人性的复杂。同样道理,伯乐相马有成功的时候,也有看走眼判断失误的时候。为了更好地选拔和使用人才,只有把“相马”和“赛马”两种方式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发现更多的千里马。
目前,在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实行“竞争上岗”制度。上岗条件制定和面试的过程其实就是“相马”的过程,笔试是进行相关知识的比赛,也就是“赛马”过程。选出的人才到具体的岗位上一般要试用6个月以上,试用合格,能胜任该岗位工作方可办理正式录用手续,这其实是又接受一次“赛相结合”的考验。
韩愈在《师说》中曾讲:“得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正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所以,我认为,在“赛马”之前先进行“相马”是必不可少的。能驾辕的让他去驾辕,能拉车的让他去拉车,能驰骋的让他去驰骋,只有这样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效地发挥其自身潜能,而不是一味地把他们都赶到同一条起跑线上,如果那样,其结果有可能就是“骈死与槽枥之间,欲与常马等而不可得”。即影响个人发展,也影响到企业。只有将“相马”与“赛马”相结合,把“千里马放在刀刃上,良马放在刀柄上,瘦马放在刀边上”,才可能出现“万马齐鸣”的可喜局面,从而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叉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