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变革推演金融新格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虹
在盈利增长变得越来越难的情况下,银行正在努力。京津冀一体化大势浩荡,三地金融发展的差异成为银行看在眼里的机遇。
北京农商银行与天津农商银行、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及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宣布联合推出覆盖三地的京津冀“农银通”卡。持卡者可在上述四家机构所辖的覆盖京津冀的6000余家网点的全部柜面和ATM机免收三地个人客户跨区域多项服务费。
像这样的举措还有最典型的华夏银行的“京津冀协同卡”。
在河北贷款成本
明显高于京津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京津冀金融蓝皮书:京津冀金融发展报告(2015)》指出,三地金融业发展仍然存在显著的差异:河北信贷资金的价格明显高于北京和天津,三地资源价格的显著差异,阻碍了金融资源要素在京津冀区域内的自由流动与有效配置,成为阻碍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金融机构还是看到了其中的机会。
建设银行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京津冀一体化是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在提供相关服务的同时,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是较好的拓展业务发展机遇。例如相比北京和天津,河北金融资源较为匮乏,针对这种情况,建行河北分行此前成立了200亿元规模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而且还与廊坊、沧州等地签署了《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在未来5年的合作期内,累计提供千亿元融资支持。
“今年4月我们天津自贸区分行正式开业,而且分行还专门成立了京津冀一体化事业部,专门负责央企到天津的产业转移。”平安银行一名高管表示。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樊志刚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金融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这要求金融机构首先构建起高效的内部协同机制,打破传统管理体制下机构和部门之间区域分隔、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统一战略引领下的高效协作发展新机制。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莫开伟对记者表示:京津冀三地应推进金融市场一体化改革,就是要深化区域内各类资本市场分工合作,推进京津冀支付清算、异地存储、信用担保等业务同城化和一体化,共同构建覆盖京津冀三地的跨区域融合发展的金融大市场。同时,也应立足各自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协同发展。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