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1版:齐鲁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1版            齐鲁报道
 

2016年9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海纳: 专注创新成就新材料行业标杆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严玲 高秀伟 信鹏

山东海纳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元宗
王元宗向工信部领导汇报公司产品研发情况

山东海纳等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海纳”)是一家以金属材料、焊接及表面改性工程领域高新技术研究为主导方向的高科技公司。据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新材料是各领域孕育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摇篮”,被列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作为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新材料产业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它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起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

从需求看,包括飞机、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工程,以及三网融合、物联网、节能环保等重要产业都需要通过新材料的研发不断改进提高,其它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新材料产品进出口额逐年攀升。目前,政府通过各种专项计划及政策来支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材料领域的项目数和投资金额在各项科技计划中都占有较高的比例,达到15%—30%。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使新材料的研发在新兴产业中得到优先发展。

科技创新引领海纳发展

在山东省,新材料产业被列为“十三五”时期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产业集聚已初显优势,其中山东海纳就是代表企业之一。

山东海纳始创于2010年,板块业务定位清晰,既立足专业,又合力向上。目前下辖两家全资子公司,分别是山东广达金刚石科技有限公司、青海海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方向都是以金属材料、焊接及表面改性工程领域高新技术为主导。

据山东海纳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现阶段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仍不完善,产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包括新材料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大型材料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不足、产学研脱节且产业链条短、产业发展模式不完善等。

为了打破国外垄断壁垒,山东海纳以山东科技大学等多家国内著名大学材料工程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坚持科技创新战略,以新材料研发、生产及应用为基础,以等离子熔覆耐磨处理及各种管内外圆耐磨处理、精细熔覆技术服务为依托,以耐磨复合钢板为产品主线,建立了服务于冶金、矿山、煤炭、化工、环保、机械制造等多个行业的国内国际开放型合作平台,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中煤集团平朔公司、山西同煤、陕西煤业、神华宁煤集团、徐州矿务集团等多家客户,并与平朔煤炭工业公司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在技术服务、产品质量方面得到客户的认可及好评,在国内同行业享有较高的声誉。

企业经营过程中,山东海纳公司决策层不断摸索、探讨如何更好地突出重围,向更高更远发展。一致认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不断变换思路,积极谋取新的产品升级,才是企业最根本的出路。

山东海纳制定了“依托学科、科技兴企、服务社会”的企业宗旨,紧紧围绕“做精、做专、做强”的经营战略,把科技创新进步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首位,坚持走科技兴企之路。

新材料行业的新标杆

据了解,山东海纳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元宗最初创业是在房地产建筑行业,2010年转型至新材料研究领域。当年9月份响应国家“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的号召,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与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学校等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经过多年的潜心技术研发,这个当年的门外汉,在等离子熔覆耐磨处理、精细熔覆、耐磨复合钢板等领域均有所斩获,并取得实用新型专利六项,发明专利1项,先后发表了《等离子控制原位冶金反应技术与工程应用》、《等离子束熔覆强化技术及其在刮板输送机上的应用》、《高温等离子射流控制原位冶金反应技术及产业化》等论文,为我国等离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令业内外人士刮目相看。2015年王元宗被聘请为“中国金属学会特殊钢分会耐磨材料学术委员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山东海纳经过多年研究、发展,先后被授予“山东省诚信文明企业”、“文明诚信民营企业标兵”、“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通过了煤矿主要设备(检修)资质专家审核并取得相应证书,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山东海纳笔者了解到,当前的新材料产业存在着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性过剩、安全环保压力增大等问题。企业需要摒弃单纯规模扩张的方式,在产业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实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这是新的时期对企业发展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为此,山东海纳以实施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为产业发展主线,以发展循环经济理论、工业产品再制造为指导,专注于等离子熔覆耐磨处理、精细熔覆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不断提升耐磨耐蚀复合钢板等目标产品的高附加值,替代同类进口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壁垒,致力于打造“精而美”的高新技术企业。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