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新三板创值联盟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新三板创值联盟专刊
 

2016年9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北药王: 让中医药惠及更多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崔敏

中医药是中国特有的治病和调理方式,并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由于传统中药熬制繁琐,口感苦涩,调理周期长,种种不便制约了中医中药的发展,以至于近年来城市快速发展下,很多人都选择西医治病。而随着健康中国上升至国家战略,国家相关政策鼓励支持中医中药事业发展创新,中医药技术开始重新得到重视。

不断发力创新

2016年2月出台《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战略规划提出了两个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服务,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

8月29日,中医药法(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这是中医药法(草案)第二次提请审议。草案拟在总则中增加一条,规定“国家支持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鼓励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推广应用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提高中医药科学技术水平”。

随着健康中国上升到国家战略及多重政策利好效应的累积,中医药的发展激发出新的活力。各种中医药创新,中医药技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典型案例涌现。

湖北药王生物饮品有限公司是典型的在传统中医药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至多元化的生物技术公司。而这要依托其背后的湖北药王中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中药在生物技术霉解加工后对十余种老年病有改善治愈效果。通过研究所30多位医学专家20余年的研究,解决了中药口感苦涩,吸收慢,见效慢等千年来未解决的难题。

办研究所开医院

陈光明出生于医药世家,早在十岁小学未毕业时,在外公的教导下就开始读《药性赋》、《汤头歌诀》、《脉诀》等,到读初中时利用业余时间攻克《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中医药经典著作,但读完高中后,由于个人家庭背景问题,不能进医学院深造,只能靠自学成才。直到改革开放后1992年到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读书,专修微生物学,通过进修研究益生菌,毕业回乡后自办中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陈光明说,开办中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是以中医药为主的医疗机构,研究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相结合。早在2003年获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相继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多次获得了省、市、县科技进步奖。

而这位在中医药领域有多年建树和威望的研究所所长对自己很“抠”,对别人很大方。他每天早上都是一碗清粥一个馒头,吃拉面都舍不得加牛肉。而他却在当地开了湖北浠水保康医院,专门关爱老年人健康,治疗慢性疾病。

“陈院长开医院是为了让多年的医学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应用和普及,因地区经济欠发达,多半病人又都是没有经济来源的老年人,陈院长和当地老龄委成立老年协会,关爱孤寡老人,除医保国家报销以外全部费用由医院承担,让老人老有所依。”一位医院的员工如是说。

挂牌新三板的短板和苦恼

本来,陈光明这位56岁的老人用自己的方式在自己所在的县城弘扬中医药医者的精神,但这一份平静却被挂牌新三板的邀约打破了。

由于在中医药技术方面的创新和突破,湖北省科技厅邀请陈光明参加新三板挂牌路演。对于挂牌给出的优惠政策也是非常的具有吸引力。120万元的补贴,税收方面也会有相应的优惠。挂与不挂之间,陈光明犹豫了。

挂牌新三板对公司的扩大经营、规范经营固然是非常有利的,但对一个在中医药和生物技术领域钻研多年的研究人员而言,欠缺资本运作能力是最大的短板,并且挂牌的费用也不低,对一直以半公益性质运营的研究所和医院来说是非常高的成本。

对于挂牌后的交易活跃度以及目前新三板市场的乱象陈光明颇为担忧。“有些中介机构为了业绩和利润对于挂牌新三板的好处过度夸大,有些企业还不是很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就登录新三板是有些勉强的,后期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和扶植很可能就成为新三板上的僵尸企业。”陈光明告诉记者。

陈光明介绍,目前公司已经获得QS认证,正在积极获取功能性饮料认证,届时,将可以在本草酵素核心技术的基础上,以酵素或益生菌型饮料的形式获得更大的推广。

“不管现在挂不挂牌新三板,我们已经开始意识到首先要开始规范化经营,获得各项应有的认证,规模化生产。同时要开始密切关注新三板市场的动态和资本市场的运作,补齐短板。对于新三板整体的发展前景我们还是比较看好的,关键在于希望国家能更好的规范新三板市场,避免良莠不齐。”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