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金融资本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金融资本
 

2016年9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宜信公司: 科技让金融变得更美好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崔敏

普惠金融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已成为“十三五”计划实施的优先领域。当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普惠金融的服务模式也正在发生变化,尤其是科技力量的介入,让普惠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变得效率更高。由此,《中国企业报》记者还了解到,在杭州G20峰会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被列为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G20各方顺利起草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以下简称《高级原则》),并将提交G20峰会讨论通过。

普惠金融前沿

据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介绍,这次提交G20峰会的《高级原则》包括8项原则、66条行动建议。其中,8项原则分别是:倡导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平衡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创新与风险;构建恰当的数字普惠金融法律监管框架;扩展数字金融服务基础设施;采取尽责的数字金融措施保护消费者;重视消费者数字技术知识和金融知识的普及;促进数字金融服务的客户身份识别;监测数字普惠金融进展。

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用四个关键词描述了《高级原则》的轮廓,即数字化的、可持续的、负责任的以及拥有大智慧的。其中,数字化讲的是技术;可持续与负责任强调的是风险与金融服务创新之间的平衡以及对消费者和社会的责任担当;而所谓的大智慧,指的是监管对数字普惠金融应秉持刚柔相济的态度,既要坚持底线原则,又不能“管死”,要给予金融创新相应的探索空间。

“数字普惠金融也好,金融科技也好,总之是科技让金融更美好。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能够让金融普惠性更强,那么具体到数字普惠金融就是让普惠金融变得能够更快更好实现。”唐宁补充道。

本土化经验

数字普惠金融中的“数字化”是大数据、云计算、信息技术等一系列相关技术的统称。

“所谓的大数据或者这些数字化技术的作用,一定要跟传统的金融数据、金融技术创新相结合。”唐宁表示,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互联网,还有很多其他的技术创新,其中就包括金融技术。

作为在普惠金融领域深耕十年的宜信公司来说,已经积累了适用中国用户、先进的数字普惠金融的本土化经验。

中小微企业既有最头疼的小额信贷资金获取难的问题,也有财务管理、企业运营管理普遍欠缺的问题,而在互联网+的时代,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可以在云平台上一站式地解决问题,实现财务、运营和业务的平台化管理。

“翼启云服”就可以解决小额信贷、微金融和能力建设“三合一”的问题。应用“翼启云服”,中小微企业可凭借积累的各项企业数据获取信用、通过云平台获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以及更好地开展经营业务,整体提升企业金融能力,这也是小额信贷、微金融和能力建设“三合一”的典范。

据介绍,宜信的投米RA可以实现7×24小时在线的智能投顾理财服务产品,通过网络和移动终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和机器算法,把以前只对高净值客户的理财服务,在全球资产配置理念的指导下,快速、低成本、大范围地推广给中国的小客户、小理财者。

举个例子:一名城市爱心公益人士拿出100元钱,在互联网上选择贫困农村妇女的项目进行帮扶,并非捐赠,并且是以P2P的方式借给农妇,农妇一年之后还款,这100元还可以借给下一个农村妇女。“宜农贷”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普惠金融与公益金融相结合。

“这正是宜信‘宜农贷’公益理财助农平台一直在做的可持续的‘造血式’扶贫模式。”唐宁称,通过互联网,借助农村地方的妇女发展协会以及其他形式的线下小额信贷助农机构,将广泛的社会爱心出借人士与贫困农村妇女联结起来,给农村贫困母亲一根“鱼竿”,帮助她们自己动手致富。

孟加拉国经济学家尤努斯于1979年创立格莱珉银行,为贫困的孟加拉妇女提供小额贷款业务。格莱珉银行成功树立了国外的普惠金融典范,而宜信通过金融创新提供了数字普惠金融可借鉴的中国样本。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