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中国企业新世界·联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中国企业新世界·联动
 

2016年9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带一路”倡议和G20峰会分别在“包容”和“联动”发展的大框架内提出了许多共通的实现路径。“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目的就是使全球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输出中国工业化的成功经验,从而使更多地区享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而此次G20峰会口号之一的“联动”,恰恰与“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相契合。

从 “走得出去”到“留得下来”

中国创新技术强力影响,“一带一路”沿线搭建贸易能源物流网络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郝帅

时间向前推移,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带一路”战略提法最初的起源。

相关业内人士评价:三年来,“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让中国与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交融。中国的创新成果吸引了全球的高度关注,这些新技术、新理念和新商业模式也在深刻影响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随“一带一路”成长起来的两张国家名片

事实上,在“一带一路”进程中,中国企业凭借新技术、新理念和新商业模式已经取得了巨大认可,一些大型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在“走出去”后得到了所在国家的欢迎和支持。拥有新技术的高铁、核电等已经成为广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欢迎的“中国名片”。

2016年,渐趋成熟的高铁出海版图扩展到了亚、欧、非、美等五大洲数十个国家,被媒体称作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爆发元年。而在工程合作上,中国企业也探索出了更加灵活、更加本土化的方式。中巴—中吉乌铁路、沙特麦麦高铁、莫斯科—喀山高铁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签约、开工和完工标志着中国铁路及其相关产品已经能够与日本、德国等老牌铁路强国进行竞争。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政府主导的“一带一路”涉及高铁建设规模达到2.63万公里,占全球高铁建设计划规模的28.3%,占中国有望参与建设海外高铁总里程的76%,项目主要集中在俄罗斯、泰国、柬埔寨及东南亚地区。

而中国铁建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早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2013年,中国铁建就开始筹划成立一个子公司,专门配合“一带一路”的铁路项目。“国家在这方面是有想法的。”他补充道,“目前最主要的核心还是在高铁‘走出去’过程中,政府、出口企业、金融机构等各主体间应分工协作,形成合力。”

无独有偶,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将令人闻之色变的核能转变成安全、清洁的核能发电技术,在“一带一路”地区及国家打造了另一张“中国名片”。

7月13日,中广核新闻发言人黄晓飞在京表示,其公司旗下的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所研发的中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和睦系统”已经顺利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独立工程审评,这样中国就成为继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有媒体曾报道,“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有28个国家计划发展核电,规划核电机组台数达到126台,装机总规模大约1.5亿千瓦,市场空间广阔。装机批量化建造后的造价约为17000元/千瓦,“一带一路”1.5亿千瓦核电装机至少需要2.5万亿投资撬动。

建好贸易、能源、物流网络可降低增长的成本

中国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司长张军此前就提高G20在世界经济事务中的作用撰文时谈到,要倡导联动式发展,让处于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上不同位置的国家都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共享发展机遇。要大力促进互联互通,拉近各国之间的距离,建立更加便捷的全球贸易、能源、物流等网络,减少增长的成本。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建”)董事长晏志勇日前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中企拓展海外市场提供机遇,同时也将助推中企创新“走出去”理念和模式。

晏志勇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想“走得出去、走得进去、留得下来”,就需要新的发展理念,要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企业还要有分享意识,要让别人觉得中国的企业就是不一样”。晏志勇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阶段不同,要懂得分享理念,与所在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开展平等合作。让当地员工掌握应有的技术和管理技能,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据介绍,中巴经济走廊实施以来,中国电建在巴基斯坦投资建设了卡西姆港燃煤火电站等重点项目,推动了中国电建“走出去”模式的“转型升级”。

当地时间8月29日,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国内装备制造企业中联重科与白俄罗斯老牌制造企业MAZ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成立中联重科-MAZ合资公司。

资料显示,自2015年5月中联重科作为首批中资企业入驻中白工业园不久后,中联重科与MAZ集团首批合资组装设备在白俄罗斯下线,首批下线的设备包括40吨及60吨汽车起重机等产品,获得了白俄罗斯政府高度关注和支持。

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中联重科与MAZ集团强强合作,是企业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对积极启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诠释,是既定商业模式在白俄罗斯当地积极、稳健实施的重要体现。中联重科今后要将更多的设备进行本地化生产和组装,并形成更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设计,真正打造一个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有较强辐射力、中白合作的研发制造基地。

不做只讲故事的创新,要像华为一样坚硬

相关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中国企业已经依靠创新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从整体来看,创新特别是制造企业的创新度依旧不足,仅仅靠模式和理念等“软”创新还是不够,“软硬结合”才是发展之道。

“中国500强越来越大,每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在增加,但是大部分是央企,是资源垄断型、市场垄断型企业,我们真正拥有自己关键技术的企业寥寥无几,像华为这样每年都在不断突破技术的企业太少。”8月27日,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论坛上表示。

徐井宏表示,在智能领域、航天领域、海洋领域、生物领域,大量新的技术都会对未来世界产生很大的作用。

出席同一论坛的京东方副总裁姚项军则表示:中国消费市场大,创新会比较容易有结果,但光靠“软”的创新是不够的,“还是需要更多实在的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从而达到软硬结合。”

确实,如同华为这样的中国企业已开始拥有硬实力,在很多方面成为外国企业效仿学习的对象。

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2015年成为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最高企业。比亚迪创始人兼董事长王传福说,比亚迪的创新动力来自于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企业没有新产品就会失去竞争力。

中国约车平台滴滴出行和来自美国的对手优步之间的竞争大戏一度异常激烈。但就在一个多月前,滴滴宣布收购优步中国业务,凸显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的硬实力与软实力稳步提升。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日前刊文说,如今长城、吉利、荣威等中国生产的汽车内饰、外观以及整体质量都大为改善,技术与时俱进,在与外国知名品牌汽车的激烈竞争中,市场份额仍能不断提升。

而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70%的市场份额由中国的大疆无人机抢占。在智能手机领域,普华永道内地及香港科技、媒体及通信行业主管合伙人周伟然说,面对白热化的竞争,未来中国厂商在提高全球创新资源利用能力的同时,势必加强全球营销,全球产业格局将被进一步改变。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