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第01版            头版
 

2016年9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联合办公空间困境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星平

近日,经营了13年的沪上大型联合办公空间艾可士,因资金链断裂网点全部关闭。艾可士的际遇令人唏嘘,因而此前深圳“地库”、“孔雀机构”等联合办公空间倒闭的伤疤再次揭起。

资本寒冬,时运维艰,有人倒下,却也有人逆流而上。

8月,纳什空间在天津首度创新性将联合办公项目引入商场;优客工场宣布获得上亿元人民币战略股权投资。在这种“极热”和“骤冷”的现象刺激下,市场上哪怕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让投资人和创业者心惊肉跳。

一时间,联合办公这片海的颜色让人捉摸不透。那么在这时好时坏的融资环境下,吃这碗饭的创业公司该如何生存?联合办公空间的未来会在何方呢?

“野蛮”生长致行业陷入尴尬

一面是创业热情高涨不退,一面又是裁员倒闭之声泛滥成灾。

火热的创业潮似乎并没有让联合办公空间的发展如鱼得水,相反,接二连三的倒闭,让联合办公空间的生存状况略显尴尬。

2016年联合办公空间的倒闭并非艾可士个例。2016年2月20日,深圳联合办公空间“地库”因入不敷出宣布倒闭;2月27日,青年联合办公空间北京绿客屋因与房东产生纠纷被砸毁;4月,深圳老牌联合办公空间“孔雀机构”因拖欠大房东租金被强拆。

据公开数据,中国在联合办公领域一年间发展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总数。粗略统计,截至2016年初,中国联合办公空间数量已经超过2300家。

疯狂生长后,问题也就不断增多。“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空间的入驻率还是低于40%,主观上给人的感受是一走进去就会感觉很空。”纳什空间品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

此外,由于形式和服务都大同小异,大部分联合办公空间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很多联合办公空间靠政府补贴度日,有的主要靠收取房租生存,还有的联合办公空间在一片迷茫中艰难前进。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很多联合办公空间被迫走上打“价格战”的战场。

天津鱼坞泛娱乐文创社区创始人姜一对记者说:“目前的联合办公空间市场已经开始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同时,姜一表示,竞争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好事,毕竟只有活跃才会竞争。

房价、人才等因素掣肘空间发展

作为共享经济下的产物,联合办公空间如何盈利一直为人所关注。从目前国内联合办公空间来看,最主要的收入大都来自于租金。据了解,作为国内规模较大的联合办公空间之一,目前优客工场的租金收益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达74%左右。

租金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创业者对办公场所的选择。但联合办公空间在设立租金价格时,其成本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联合办公空间是共享经济下的产物,原本是一件好事。但因为国内一线城市的房价泡沫太大,空间的价格始终下不来,导致这样一件事情并没有达到当时的预期,我想这是国内所有空间都面临的难题。”纳什空间品牌相关负责人感叹。

租金价格难以下降,使得许多联合办公空间的竞争力也随之下降。位于北京最繁华的商圈之一世贸天阶附近的某联合办公空间,因高昂的成本将其工位单价定在2800元左右,有些甚至达到3000元左右,这让很多创业公司望而却步。假如是一个4人的创业团队入驻便需要近12000元的工位租金,而同样的价位在三里屯或者国贸等地可以租到一间80平方米左右独立的办公空间。

除了高昂的租金,人才的紧缺也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联合办公空间的发展。“打造一家联合办公空间,硬件设施并不是最大的难点,最大的难点是对商业模式的打磨以及对人才的培养。”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

对此,姜一也有同感。他认为对于联合办公空间,最大的难点就在于管理和运营方面,因为这是一个比较专业的事情。如何打造一支非常专业的管理运营团队来应对所面对的挑战是值得所有联合办公空间去考虑的。 (下转第三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