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信息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2版            信息产业
 

2016年8月3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联想百度布局社区问答 垂直专业成为未来趋势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丽萍

2016年8月7日,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正式宣布首个专注IT科技领域的知识问答平台——知了问答正式上线,将这些年不温不火的社区问答系统瞬间推向高潮。而在不久前,已成立11周年的百度知道也推出了付费知识共享平台——问咖。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付费问答模式备受好评,传统问答平台也找到了新的盈利模式。未来,垂直专业的社区平台将成为趋势,产品的用户体验和平台中的内容才是竞争中获取用户追捧的关键。

问答平台走俏

传统的社区问答系统凭借其灵活的用户交互特性,满足人们获取和分享知识的需求,逐渐演变成为用户喜爱的知识共享平台。在社区问答系统中,用户通常可以扮演四种角色:提问者、回答者、评价者和搜索者,根据个人的兴趣水平、知识水平,提出问题或者解答问题。

互联网研究中心总经理张爽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知识共享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知识为核心的,比如维基百科、百度百科,最主要的核心为围绕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知识领域发挥大众的力量,进行知识的协同,以免费的方式实现知识的共享。第二种就是以人为核心的创新主体,核心的载体是人。比如说在行、靠我、分答、问答知识平台,通过围绕人的经验和认知的差异性去开发。”

中国的互联网生态环境以年为单位,经历着翻天覆地的改变,从门户时代到BAT,从PC端到移动端,从移动端到数据端,一直在不断变化。但是唯一不变的是对知识的需求。

以百度知道为例,2015年9月百度知道宣布在其平台上已解决问题总量突破4亿,目前已知百度知道活跃注册用户已达1.2亿、日访问量突破3.8亿,作为一款“上年纪”的互联网产品,依然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屹立不倒让人惊叹。这也就不难理解搜搜问问、360问答、爱问、天涯问答、知乎等问答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从免费到收费

从免费到收费,从“杂谈”到“垂直”,这就是当下社区问答系统发展的真实写照。

在过去,像百度知道、搜搜问答等问答平台都是提供免费的内容,在庞大的用户需求下,免费的资源是最能吸引用户或网民的不二法宝。在内容上,传统的社区问答平台都是以“杂谈”的形式海纳百川,丰富的问题类型,多样性的回答内容一度让问答平台成为人们生活中“无所不知”的伙伴。但是“杂谈”的这种开放性的风格仅仅只能解决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无法有更深层次的挖掘。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也导致了问答平台的不断涌现,不断跌倒。

微软关闭旗下问答网站MSNQnA;Facebook关闭问答服务平台Questions;Google免费问答网站Aardvark关闭。国内除了百度知道表现“良好”,搜搜问答、天涯问答等都在苦苦挣扎。

改变则生,不变则死。联想推出的知了问答并不是第一家意识到垂直问答行业巨大前景的公司。在之前Seowhy.com推出的搜外问答,百度于今年悄然上线的“问咖”手机应用都是通过收费方式,提供专业化问答平台,垂直打通社交问答产业。

从搜外问答的官方数据显示,在上线200天时,1622位用户创作了11968个优质回复,98%回复率,在线时长为124299分钟。

百度问咖认为,收费是保障内容质量的重要手段,专业的问题、专业的回答才是问答平台的真正价值。知了问答打出的口号是:计费是一种过滤垃圾信息的有效方式,联想品牌沟通部总监宋铮表示:“垂直化细分市场的知识分享平台比那些窥探八卦平台更具商业价值。”所以联想推出的知了平台专注IT业,专注邀请IT业专家,专注对IT业感兴趣的客户,将市场细分化。

大数据的新入口

尽管社区问答系统发展前景广阔,但模糊的商业模式与较高的运营成本一直被企业所忌惮。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联想、百度这样的科技巨头还在这个行业里精耕细作呢?

业内专家提出了一个观点,垂直型的社区问答系统可能是未来企业收集数据的新入口,“互联网+”的核心就是大数据。虽然共享大数据的概念已经成熟,但在实际共享数据的过程中,如何打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壁垒、实行面对面的数据共享是一个难题。未来的企业想要走在行业前列,建立一个独属的、按照企业发展需求的数据收集工具对于预测行业发展、建立行业优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似乎也就不难理解百度知道升级为问咖,联想推出知了问答的寓意所在,通过对专业问答平台的搭建,对专业人士的专业诉求进行记录分析,从而引领企业在未来的研发目标,这也解释了为何联想要通过微信平台“借鸡下蛋”。

对此问题,张爽有不同的理解。她认为,“社交问答平台并不是企业追求数据收集的手段,而是企业对自身在一个行业内多年资源的一种释放。联想更多的是对核心资源的一种分享和发力,其目的在于培养团队的创新性和经验性,进行一个正向的凝聚,从而通过闭环的交流进行产品研发而非针对产品用户去开发。但是无论企业处于怎样的需求,知识平台的建立都具有一种高端的、发挥人才的认知盈余和溢出效应。”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