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引导溢出资本进入资本市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陈裕稽
目前民企或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普遍存在,已成为老大难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央企、国企凭借政府信用背书获得大量低成本融资,对民企或中小企业进行兼并吸收,逐步形成垄断,这有可能会引发经济危机,至少违反了风险分散的原则。反垄断需要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反垄断需要更多依靠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金融扶持中小企业而实现,深化金融改革有意识抑制垄断已迫在眉睫。
现代经济系统的本质是劳动创造价值,价值以货币为表征进行交换。但是,有时候劳动转化为价值的过程是不守恒的,产出小于成本,部分劳动变成了熵增,会导致经济系统趋于混乱,累积经济风险。从实践看,在出现这种情况后,个人企业通常会通过降低成本、盈余补偿、新产品生产等方法来对冲。这些方法,就是经济系统的负熵流。再进行穿透,降成本生产新产品等本质上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或技术创新;盈余补偿实际上是价值补偿或货币补偿。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更多源于解放生产力,但是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也随着体制改革遇到天花板,经济的增长动力遇到瓶颈。因此希望通过转型升级提高生产力来抑制熵增。目前看来,转型升级并不成功,制造业大量倒闭,新产业也少有支柱作用,经济下行压力巨大,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要维持经济系统的稳定,不发生系统性崩盘该怎么办?按照耗散结构理论,我们只能暂时先引入另一种负熵流:货币补偿。这个货币补偿主要包括两方面:减税和减财务成本,减少实体负担。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地方政府债务较高,政府管理团队庞大,人口老年化等众多原因,减税的空间看起来非常有限。那么我们只能通过最后一个办法,减财务成本。企业的财务成本主要是融资成本,减财务成本实际上就是降息降准。当然,降息降准会引起存款转移融资收益降低等损害银行利益,所以央行会以各种理由阻止。但是,不降息降准,经济下行不良上升,银行一样会受害。
因此,货币宽松已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了,央行不能因为一己之利而去阻止。当然,为了避免房价过度上涨,仍需加强监管,但主要还是应引导溢出资本进入资本市场,既对实体有利又不引发较大的通胀。堵不如疏。
当经济系统需要通过货币补偿引入负熵流时,用形象的比喻就是好比人生了重病,已经无法依靠自身免疫力只能靠打针吃药治病了。但很多专家却强烈要求不打针不吃药,要通过依靠市场出清(自身免疫力)来治病,我个人认为不赞同这种观点。
那么打针吃药,也必然会有副作用,这也是常识。这种副作用主要是货币溢出,很多资金并没有进入实体,或者叫流动性陷阱。这其实也是必然的,经济依靠以利诱之,在萧条时期无利可图甚至会亏损的背景下,有资金溢出是正常的。不能因资金溢出就不进行货币补偿,不能因噎废食。高明的做法是对溢出资金进行引导,曲线进入实体。以现实为例,现在溢出资金通常去买房或买股票。而事实上,如果能引导这些溢出资金去买股票,其实对经济又是非常有利的:一方面,可以支持更多的企业通过股市获得低成本融资;另一方面,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如果股民赚钱了,又会因财富效应带动消费和促进民间投资。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远离旧的平衡状态到新的平衡状态,需要物质、能量的不停交换以及不停输入能量来维持;是研究量变到质变的理论之一。就经济系统而言,平衡态和近平衡态是不存在的,至少时间这个变量就决定了经济系统必然是远离平衡态,是宏观不可逆的。因此,经济系统必然是高熵产生的。如何来理解这个特征呢?宏观不可逆,意味着经济系统变量会越来越多,系统越来越复杂;高熵产生,就需要越来越多的负熵流来维持经济系统。同时高熵产生,就意味着需要进行更多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要么依靠科技的日新月异持续不断提高生产力;要么当技术革命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只能依靠货币补偿暂时维持系统的稳定。
如果从分形的角度去看,个体、家庭、企业甚至国家,都存在着自相似的原则和迭代生成原则。形象地说,如果一个人秉承勤劳好学节约的原则,这个人就有可能会富裕起来;同样,这个人的家庭、所在的企业也可能都会富裕起来;再进一步,如果国家的管理者能秉承勤劳好学节约的原则,国家就可能强大起来,同时国民也会因此受益。这可能就是经济系统优化管理的本质。因此,如果政府真的能通过反腐倡廉提高效率,或放权转型为小政府,中国经济还是有很大活力的。
(作者系浙江大学上海校友会金融专委会副会长,目前供职某金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