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特色小镇年代·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特色小镇年代·深度
 

2016年8月3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府应突出服务属性: “特色小镇”建设现存问题及建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虹

截至目前,中央及多个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些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通知及规划政策。专家及相关业内趋于一致的认识是:这些政策的顶层设计都是很好的,同时也希望政府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突出服务性质,做好支持和引导工作,而不仅仅是发布命令。

政策落地

问题(济南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段轩如):首先,“要在多长时间内建成多少数量的特色小镇”这种相关数字是否科学,是否有可能重蹈此前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哄而上、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问题。假设行政命令是要建成100个特色小镇,但如果当地只有50个,那么剩余的50个就有可能被政府领导当成行政任务而降低相关标准建设,这也就违背政策初衷了。

建言1(段轩如):不能简单运用行政命令的形式,发布相关政策,规定特色小镇建设的特定时间、数量以及规模。而是应该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能培养多少就培养多少。所以,应该切合实际,因地制宜。政府应在小镇建设过程中,突出服务性质,而不是仅仅发挥指导、命令作用。

建言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经验揭示小城镇发展必须遵循规律,有重点、有特色地发展,不能一哄而上。必须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应做好支持和引导,不可大包大揽。

建言3(浙江嘉兴学院专家):特色小镇的建设,不是标新立异,不是政绩工程,其根本目的是为改善民生。因此,小镇的打造不但要体现现代化、生态化,更要体现人性化。政府应扮演好“引导员”和“服务员”的角色,更加注重政府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工作方式创新,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生态系统。

文化保护

问题(赵晖):目前国内特色小镇建设的问题之一,是规划建设照搬和模仿城市,大多数小城镇都缺乏地域、民族和传统文化特色。

问题(段轩如):建设特色小镇其实已经是晚了,因为此前在政绩心理引导下的“拆迁、再建”让很多具有悠久文化历史背景的建筑已经毁掉了,而且这一行为是不可逆、不能补救的。在这方面,相关法律的欠缺和执行不力也是原因之一。

此外,新的建设对当地人文也会有影响。例如上海较为著名的周庄小镇,现在那里的原住居民已经没有了,住在那里的都是投资者和运营者,可以说现在那里的“根”没了,“灵魂”没了。

建言(段轩如):首先,因为特色小镇的“特色”,就是指其所处的地域、人文、历史、传统以及建筑等具有别的地方没有的特色。而且,在小镇建设整个过程中特别是前期规划阶段,要重视和听取相关专家学者例如历史学家、文化学者、建筑师、规划师等,以及当地居民的意见建议,因为专家学者往往有一套系统的规划措施,当地居民也往往祖祖辈辈都在当地居住,对于当地文化等因素了解得很透彻。相比经常在不同地区调任的政府领导,相关专家学者和当地居民肯定更加了解情况。

国家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应突出文化保护法的作用。最好是出台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及文物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这样可以避免在领导频繁更替过程中,因为建设思想的改变,造成对小镇当地的频繁拆建和破坏。此外,乡音、乡土、乡情,要尽量保护和保存,不能在小镇建设过程中赶走原住民,犯此前城镇建设所犯的错误。

其他方面

问题(浙江嘉兴学院专家):国内特色小镇建设在政策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行政干预过多导致运营主体错位;规划缺乏科学性导致特色元素不突出;产业层次不高,市县一级由于产业基础薄弱、区位优势不明显、配套设施不完善,对行业领军人才或核心团队吸引能力严重不足等。

建言(段轩如):以产融结合为主题的特色小镇,有一点千万要注意,政府要加强前期审核工作。此外,还要注意不能让被城镇赶出来的高污染企业进入小镇,例如生物制药及化工企业,是会产生一定污染的。这要引起警惕和注意。

对策(赵晖):下一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大力宣传推广浙江经验;召开全国工作会议;指导培育特色小镇和重点镇;实施一般镇基本功能完善工程;加快推进重点镇棚户区改造;研究加大投入的政策措施以及规划建设指导机制。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