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1版:现代农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1版            现代农业
 

2016年8月2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地补贴”为农业现代化再注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马国香

农业补贴“三合一”,农户就盼政策兑现

国家财政部、农业部日前发布《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知》,扶持重点从生产环节向经营环节转变,“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从试点到全面铺开、从撒胡椒面式补贴到经营主体的精准补贴,真正做到“谁种粮就补贴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无疑成为优先获补贴主体,一种“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的格局正在形成。

“农补”促进农业产业化

给西瓜、甜瓜根部滴上胡麻油,让它们听听音乐……眼前这片“娇生惯养”已采摘结束的绿色瓜地今年给种植户陈军带来了好效益。

甘肃临泽平川镇陈军西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军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这个地区秋粮的补贴标准还没有出来,今年夏天我们村子里家家都按照种植面积的多少,拿到了粮食补贴,乡镇财政直接把补贴费用存放到以家庭为单位的指定存折上,直接去银行取钱。

陈军家里确权的土地有9.6亩,土生土长的陈军按时拿到农业补贴后,就像吃了个“定心丸”,土地流转的压力小了,种植的积极性也比以前高了很多。他专心投入研究瓜果种植技术,凭借多年的经验种出了自认为“最原始的西瓜”,陈军西瓜因此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陈军的合作社也被评定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临泽,陈军这样的人很多,像陈军一样享受改革红利的种粮户不在少数。陈军只是临泽推进农业补贴改革、释放农村活力的一个缩影。

随着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真正种粮的农民和经营主体享受的实惠越来越多,不少在外务工的农民也重新回到田间从事农业生产。临泽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的数据显示,全县7个乡镇,所有惠农资金均由县财政直接拨付到镇财政所惠农专户,所有农户发放花名表通过镇村社三级审核,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一确认”的工作方式,在各村公开张贴农户惠农资金发放情况,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公示无异议后,由财政所与农商银行通过“一册明、一折通”全额发放到农户。截至2016年5月底,全县共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3047万元,涉及农户3.471万户。

土地确权有实惠

“家庭农场”——一个充满着希望的词语,迅速使人脑海浮现春意盎然景象。

李景贵这个来自吉林省双辽市靠种田致富的地道农民,经营着一家160垧地的家庭农场。李景贵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从小就靠种地过日子,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后,全家春种秋收“金戈铁马”齐上阵,硬是将房前三层楼高的沙坨地用推土机给剃了“光头”。现在自家经营的这个农场已经成为吉林十大“家庭农场”之一,每年来农场旅游采摘的人特别多,马上又到丰收季节了,绿油油田野可招人了。

由于对政策不了解,这段时间,李景贵寻思着来北京找个明白人问问,自家开荒的土地能不能确权?确权的土地能带来哪些好处?

对此,《中国企业报》记者通过向相关专家请教并获悉,确权颁证之后,有利于强化物权保障。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的“命根子”,一经确权,农民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权利人,有利于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确权登记颁发证后,农民就可以用自己的权证进行抵押贷款。专家还说,经过确权颁证之后,农民就等于握住了自己的土地使用权,无论谁想再动农村的承包地,都必须经过本户的同意。如果农民外出务工,还可依法将承包地进行流转,换取实物或租金。这样一来,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就会增加。

土地确权和农业补贴的关联在哪里?

记者了解到,农业补贴申报程序,是先由种植户据实向村委会申报种植面积和品种,再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公示、汇总后报县农委、财政局。县农委、财政局依据乡镇(园区)上报的补贴到户清册,通过农户“一折通”补贴专用存折,将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像李景贵这样的种粮大户,由于自我开垦的土地没有被确权,很难拿到农业补贴。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李景贵土地确权面积目前只有1垧地,上半年只拿到2000多元的农业补贴。为此他认为,只有以新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才是出路。

促进“三产融合”

实行农业补贴政策,给农民发展绿色农业带来更大信心。

“自实行农业补贴政策以来,在哈尔滨撂荒的土地已经看不到了,参与种地的人明显增多,土地流转速度也较快。”五常大米合作社的王涛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农补给农民发展绿色农业带来了信心和后劲。

为了更好推进农业补贴“三合一”改革,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关部门通过整合金融资本投入,在补贴、奖励的机制上,将制定更加灵活的政策,并强化农民对相关知识和产业技能的掌握,以此推动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已呈现出融合发展势头,但农业发展基础依然薄弱。对此,一直专注于为农服务的综合远程农业服务平台负责人孔緐钧告诉本报记者,融合主体的带动能力总体较弱,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仍面临较多困难,尤其是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土地整治和水利建设的完善,包括以李景贵为代表的靠开荒垦来的这种“家庭农场”为数不少,致使各地新增了不少未纳入农业税计税面积的耕地。孔緐钧因此希望,借此次改革契机,将这些耕地纳入补贴范围。以这种方式对种植户进行积极引导和扶持,有利于培养一批专业户,建设一片商品基地,发展一项优势产业,进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