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现代物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现代物流
 

2016年8月2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日飞涨 长久物流上市促业内效仿

来源:中国企业报  

见习记者 贺璐 本报记者 郝帅

8月10日,第三方汽车物流公司长久物流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交易即顶格秒涨44.01%。截至当日,收盘成交价22.22元,市盈率达22.98倍,成为第三方汽车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第一股。

长久物流的上市在汽车流通行业引起很大反响,相关业内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长久物流上市成为汽车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第一股,将可填补国内资本市场汽车物流行业的空白,对行业具有重大意义,所以上市后涨幅巨大也在意料之内。而长久物流上市后的良好表现在业内很可能会起到示范作用,同类型企业或将积极进入资本市场。

汽车物流实力派

高效资源整合力

某上市公司原高管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防止股价剧烈波动,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上海、深圳两交易所自1996年12月16日起,分别对上市交易的股票(含A、B股)、基金类证券的交易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即在一个交易日内,除上市首日证券外,上述证券的交易价格相对上一个交易日收市价格的涨跌幅度不得超过10%,而上市首日的股票上限为44%。长久物流上市即快速实现“涨停”,具有新股优势,也说明了市场对于此类企业的肯定。

而对于长久物流,其董事长薄世久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总结过三方面优势。

薄世久表示,长久物流首先的优势体现在运力资源整合方面。公司直接与大量承运商合作,拥有更丰富的直接管理各类型中小承运商的经验。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在全国业务网络中进行运力资源调配,地域分布更广泛,运力更平衡,整合社会运力资源更高效,能够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其次的优势体现在客户资源整合方面。由于非汽车生产厂商控股,发行人可与众多的汽车生产厂商展开合作,打破了汽车生产厂商之间直接互换物流资源的壁垒,通过高效整合各家汽车生产厂商物流需求,实现物流方案优化。

还有一个优势则体现在物流网络管理方面。薄世久说,长久物流作为一家大型第三方汽车物流公司,搭建了覆盖全国主要汽车生产及消费区域的物流网络。公司的物流网络促进不同汽车生产厂商运输路线的资源交换,在全国范围内协调运输需求和运力资源,形成网络循环,实现资源对流,降低空使率,从而节约了单位车辆物流成本。

有业内人士曾对此作出总结,即长久物流具有高效的物流资源整合能力。

寡头割据

业内或现上市潮

业内普遍认为,汽车物流市场为寡头垄断市场,客户资源是主要竞争力,会与上游汽车制造行业格局保持一致。长久物流虽是汽车物流市场上市第一股,但也不乏对手。其主要竞争对手是重庆长安民生物流。二者割据一方,立足于各自的汽车产业集群之上。

有分析指出,长安民生物流根据长安汽车集团物流需求布局,长久物流根据汽车产业集群为其提供的优质客户资源选址。二者较其他物流企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拥有产业集群提供的优质客户资源;同时采用承运商的商业模式增强应收回款能力,多种资源整合构筑了大规模企业优势。

对此,物流沙龙联合创始人潘永刚认为,长久物流上市会增强自身实力,导致寡头割据势力进一步加剧。但汽车集团基本都是国企,民企会逐步渗透进去,从长期看,民企的市场份额将逐步增加。

长久物流的上市虽然在汽车物流市场尚属首例,但从整个物流业来看已有一些企业在上市过程中走到了前面。随着快递企业竞争逐渐激烈,加上一些电商开始自建物流,使得快递企业的压力加大,在压力下国内快递企业纷纷转向上市,甚至出现了扎堆现象。

今年7月底,圆通快递成功借壳大杨创世,成为中国第一个登陆A股的快递企业。与圆通争夺“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第一股”的申通快递,拟借壳艾迪西上市。中通快递不走寻常路,赴美递交了IPO申请。韵达拟借壳新海股份上市,目前正在进行中。顺丰借壳鼎泰新材,日前刚刚剥离旗下金融业务以加快上市步伐。消息显示,德邦物流也紧锣密鼓争取于上交所上市,全峰快递则表示将于2016年登陆新三板。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8月10日长久物流成功上市起到了引领作用,整个物流业还有多家物流企业正积极谋求上市。这其中包括上海畅联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嘉诚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今天国际物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近日,国美电器也宣布年内将把旗下安迅物流剥离,完成拆分后的安迅物流将加快上市步伐,计划于2018年完成独立上市。

对于物流企业的扎堆上市,潘永刚指出,物流企业上市也是时代发展趋势,在市场的竞争压力下,物流企业需要倚仗资本市场“圈钱”,运用资本市场购买新设备、采用新技术,后续加剧并购扩张。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