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金融资本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金融资本
 

2016年8月2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持续减税或走入 “以债还债”恶性循环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张艳蕊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日前表示,供给侧改革成效不显著主要因为改革推进太慢。今年上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遇到一些阻力,改革进展不尽如人意,原因包括利益集团阻力、一些理论问题的争论等。

在新供给主义和新结构主义理论支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了全社会共识,但是,为什么成效不显著?

不久前,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教授的《从包子看供给与需求》成为热文,他从实体经济(包子)的生产销售过程入手诠释:无论供给端还是需求端,中间端才是关键环节。而这中间端,必不可少的是税。

但是,减税真的是减少企业成本的不二之选吗?

就在全社会都在呼吁减税的情况下,日前引起热议的“新财税主义”宣言却逆风而行,主要观点为:如果再继续减税、增加赤字,政府将面临巨大的利息支出,最终每年的新增财政收入只能用于还利息,而不能用于经济建设,政府财政会走入“以债还债”的恶性循环。所以,减税只能是阶段性政策,不适合中国与世界。

新财税主义倡导者高连奎认为,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减税)不可能再成为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法。

根据高连奎及其团队分析结论,本轮世界经济危机是一个国家的财税水平满足不了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结果。本轮危机的核心是债务危机,其根源在于上世纪美国总统里根开启的“减税风潮”。

因此,新财税主义者重提“罗斯福新政克服大萧条的秘诀在于财税改革”。

而新财税改革的另一个起因是:无论是“新结构主义”经济学主张,还是“新供给主义”主张,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中国的产业升级问题。如果没有财税改革做基础,没有充足的财源做基础,新结构主义和新供给主义两大学派所主张的产业升级都不可能实现,不可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因此,当前中国政府在综合前两大学派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结构性供给侧改革”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问题。

当然,正如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新财税主义是否可行、将如何推进,目前,还需更多论证。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