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通一号”将让移动通讯变成“全能王”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郭伟
在“墨子号”发射升空的前十天,也就是8月6日凌晨,我国首颗移动通讯“天通一号”卫星,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如果说量子通信卫星让信息传输绝对保密,那么这颗名叫“天通一号”的通讯卫星,就能让通讯无所不能。换句话说,这颗卫星将正式开启移动通讯实时无缝接收模式。
“天通一号”移动通讯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移动通讯系统,也是目前国内空间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负责研制开发。整个通讯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移动用户终端三部分构成,其中空间段由多颗地球同步卫星组成。
近些年来,我国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不断刷新纪录,多项科研成果保持国际领先水平,被誉为“中国版的海事卫星”。
“‘天通一号’卫星的技术指标与能力水平能够达到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卫星水平。”五院“天通一号”卫星总设计师陈明章向记者介绍,它标志着我国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正式进入了地球同步轨道移动通信卫星研发时代。
“天通一号”通讯卫星在技术装备上注重兼容并济,实现独立单机系统快速处理数据,无缝完成多台单机任务的精密计算,填补国内空白。
该卫星是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立项研发的,能在发生类似汶川地震、今年南方洪灾等严重自然灾害、地面通信设施严重受损时确保应急通信;也能实现对海洋、山区和高原等地区的无缝覆盖,将有效解决目前我国移动通信覆盖不足的难题;对海上石油勘探开采、森林防护等通信能力提升有重要帮助。
目前,由于飞机航班航向讯号不能受到干扰,乘客手机无法享受空间“任意打”。不久的将来,飞机上可能会因移动通讯卫星数据的整合,实现信道的无线畅通,而这得益于刚刚发射的“天通一号”卫星。
PIM技术是整个卫星系统最关键的技术之一,也是当今国际宇航界共同关注的技术难题。无源互调(PIM),就是天线在大功率发射的同时由于天线接收灵敏度高,发射时产生的杂波会落入接收通道,形成自身干扰,严重影响通信能力。为此,项目团队历经艰苦攻关终于完成了国际首次整星级无线PIM试验,验证了载荷系统PIM指标,满足卫星任务要求,标志着我国这一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卫星移动通信的规模化应用与运营,将为国家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搭建重要的技术支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