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量子通信”能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量子通信”能量
 

2016年8月2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量子卫星升空 中国领跑世界量子通信产业

蕴含近千亿市场,“十三五”规划中重要性仅次于航空发动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江金骐 李丽萍

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现场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升空,世界上第一封不可被窃听、破译的密信将要诞生。

量子通信被誉为史上信息安全的“终极武器”,自此,中国的通讯信息产业完成“直道冲刺,弯道超越”的历史进程。量子通信涉及信息安全及国防安全,在“十三五”规划中重要性仅次于航空发动机。“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信技术领域率先迈开步伐。更有分析指出:量子卫星彰显中国科技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

量子通信产业将爆发

全球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成功发射,不仅确立了中国在国际量子通信研究中的领跑地位,从而引发世界新一轮的通信技术研发竞争,也为相关的产业市场带来无穷大的想象空间。

简单来说,如果说量子通信技术是未来通讯行业的最尖端科技,那么信息安全就是量子通信技术带来的最重要核心。《华尔街日报》评论称:“中国凭借量子通信技术的突破在这个网络间谍大行其道的时代,在防黑客通讯技术这项令人高度垂涎的技术层面,取得领先于全球竞争对手的优势。”

量子通信产业腾飞在即。

不仅“十三五”规划,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也为量子通信的实用化勾勒了蓝图。其中提出,加快城市群主要城市域量子通信网构建,建成长三角城市群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推动量子通信技术在上海、合肥、芜湖等城市使用,促进量子通信技术在政府部门、军队和金融机构等应用。

按照规划,2020年,中国将实现亚洲与欧洲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到2030年左右,中国将建成全球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对此,兴业通信唐海清团队认为,量子计算机预计7—8年后面世,倒逼量子加密产业,打开千万亿市场空间。

这颗中国自主研发的量子卫星突破多项工程级关键技术,被称作“划时代的突破”。

有机构认为,在国家“十三五”多项政策、重点项目建设、专项基金驱动下,量子通信将逐步进入产业高速发展期。未来三年,量子保密网络骨干网将初步实现全国性覆盖,而明年有望推出的首款量子加密手机,更是为量子通信打开巨大的市场空间。

量子通信衍生行业机会,市场形成大片蓝海。

阿里及工行等企业进入

“量子通信产业链主要包含元器件、通讯设备、量子通信网络运营及专网应用服务四个环节,这其中,无论哪一个环节都充满商机。”安信证券等机构预计,由于民用市场广阔,未来五年内,在不同领域的民用市场,总体规模将超过500亿元,如果再加上军用市场,整个应用规模将近千亿。

一提起量子通信,“信息传输永不被解密”几乎就成了这项技术的标签,这个专业术语让许多人对量子科技的认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道“高科技如何转化为生产力”了。不过,记者通过多方了解到,这一技术已经在市场上开始了产业化应用。比如,工商银行、北京农商行等多家银行,目前已率先试用了量子通信加密技术。

“从理论上讲,通过设备产生量子密钥,再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是不会被窃取的,这对金融数据传输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首批用户之一,工商银行数据中心(北京)网络部总经理任长清曾在接受采访时介绍,现在工行试点的部门,就是通过量子加密技术,将数据从数据中心传输到同城的另一个机房内。

量子通信除了在国防、政府、金融、电力、能源等部门的数据加密应用外,其未来还可以应用于数据中心加密,包括媒体、大型企业等在内的民用领域,都可以成为量子通信的用户。

“我们的打算是在未来十年内,形成天地一体的全球化量子通信基础设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下一代国家主权信息安全生态系统;构建基于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未来互联网,也就是‘量子互联网’。”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潘建伟说。

产业辐射的巨大威力,已经吸引了许多企业的眼球。2015年,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就与中科院旗下的企业联合发布量子加密通信产品,双方已在阿里云网络环境监理了多个量子安全传输域。

培育市场要有耐心

尽管有着政策的强大支持,但是,量子通信毕竟是一项新兴技术,即使技术积累和产业化方案都很成熟,在市场培育方面仍然面临着困难。

目前,从应用领域上来看,量子通信的商用性主要体现在数据保密上,比如网上银行数据的远程灾备应用、金融机构信息数据的采集应用、金融信息交易应用以及银行同城数据生产和灾备应用等。绝大多数的合作伙伴,都是在政府部门指导下示范性地使用产品,真正花钱购买、进入商业化,还需要一定的市场培育时间。

再从性价比上看,由于量子通信技术成本较高,技术应用范围包括通信范围也还比较有限,因而它主要还是以对数据保密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刚性”用户为主,也就是说大面积投入民用似乎言之尚早。如果不能形成规模化应用的话,成本就很难降下来,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市场开发。现实情况就是,量子通信应用在技术、产品、管理、标准建设等方面都还不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吕婵认为:“在国家重点领域,特别是政务、国防工业以及金融、能源、电力等行业,在进行信息安全系统布局的时候需要遵循等级保护或者分级保护等标准,建设时使用的产品也需要采用国家认证的产品。同时,信息安全产品的研制也要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所以,从短期来看,应该不会对当前的信息安全产业产生颠覆性影响,特别是面向政务、国防工业以及金融、能源、电力等领域。”

“虽然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已成功发射,但从长远来看,要实现全球化量子通信,还需要长期的努力,特别是需要多颗卫星的组网,希望能和运营商、广电系统等一起去推进网络的建设。” 科大国盾量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何炜表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合纵联盟,合作伙伴中有用户、网络运维方、云服务器提供商、设备供应商等。基础设施的加快推进,是未来走向产业化的必经之路。

“以传统的眼光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信息安全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也不尽完善,产业链各个阶段的厂商也处于发展阶段。”吕婵表示,量子通信安全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有望使中国在通信信息安全领域走到世界前列,核心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国家的信息安全。

而在潘建伟看来,量子通信的应用前景,就像电话的普及过程一样,将逐步进行,蔚为可观。对此,他个人给出了一个“时间表”:5年左右很多机要部门开始使用,10年左右金融业、银行等大机构开始使用,15年的时间或许走进千家万户。这就意味着,普通大众都成为这项技术的终端受益者、消费者。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