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一种文化空间的转型与回归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江雪
王利博制图 |
7月15日下午,全国21家出版机构和40多家实体书店参与的“2016中国最美书店周”闭幕式在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举行。
同时开展的民谣与诗、书店实验室、一天店员、读书快闪、在书店遇见你、书缘福袋等十余项跨界主题活动掀起了人们读书、交流、体验与互动的热潮。体现了作家钟芳铃曾在《书店风景》里所写的那样:世上处处皆有美好的风景,最吸引人的就是书店风景。
那个空间,
是寻找幸福的地方
7月7日,筹备两年半时间的言几又北京荟聚店正式开业。这家集图书、咖啡厅、艺术画廊、文创生活于一体的书店让车库咖啡、3W咖啡深感压力。
“是因为幸福吸引我来到这里。”常常在中午到书店逛逛、谈点事情的一位“海归”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这个由咖啡厅、艺术画廊、鲜花主题餐厅、创意市集组合的大型创意交流平台,带来了售卖文化的升级。每个品牌都得到多维展示空间,充分体现中关村创业大街的文化精髓。
一位言几又书店的服务生告诉记者,她是北京大学的在读博士,之所以选择来这里工作,是因为言几又创造了“人与文化相遇、人与生活相遇、人与人相遇”的无限可能。她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可以天天在这里读书,是莫大的幸运和幸福。”
2016年,经过几年痛苦的整合与转型,中国的书店业开始接纳了言几又等以体验式服务为核心的“魅力实体店”模式,而不是那种华而不实的改变,这是一种文化空间的转型与回归。
也是在2016年的夏天,《英国查理街84号》一书脱销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都是英国书店老板弗兰克的传奇故事带来的福音。”一位读者表示,原著中那句“那时候没有一秒钟就可以到达的电邮,等一封信,漫长如一生,但是慢一点,才能写出优雅浪漫的话语,慢一点,才能仔细寻觅盼望的爱情”,深深感动了我,只有英文原版才能读出这种原汁原味来。
于是,中国各大城市书店都收到了特殊读者的“特制订单”。
一位学者对记者说:“这个事件,完美地诠释了英国书店老板50年对书店坚守的文化意义,给中国实体书店带来了启示。体验阅读之美,非常值得提倡。”
此间,“民谣与诗”活动中出现的9组民谣音乐人,走进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青岛、贵阳6个城市8家书店、分享关于创作和走唱的故事后,他们表示:“爱书人和爱乐人一样,都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热爱高过物质世界的浮华。这次活动,是音乐与书的一个温情而犀利的切片。”
那种体验,
带来了“阅读盛世”
24小时书店的诞生,不仅“让夜晚不再寂寞,城市人有温暖灵魂的地方”,更多的是提升全民阅读的欲望。
7月8日,在行业内人士体会“民谣与诗”书店音乐沙龙,对探索家、生活家、艺术家、文艺家、旅行家、思想家6条图书产品线的“幸福营销”时,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未读”出版共同发起的“中国最美书店周”,掀起“全民阅读”的热潮。
从“最受欢迎书店”、“最受欢迎出版品牌”、“最受欢迎图书”三大奖项中,人们看到了,由甲骨文·悦读空间、言几又、单向空间、青岛书城、哈尔滨果戈里书店、万邦书店、蜜蜂书店和摘刺书店、厦门不在书店、洛阳兔子共和国书店、咸宁书城等组成的“大中国文化书店海报”,让读者重新发现了书店之美,真切体验到实体书店带来的阅读体验和温度。
不但有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出版平台常务副总编刘凯表示“不断摸索、思考、创新,只因不忘出版的初心,让出版产业链的上下游和广大读者一起,共同融入到这阅读盛事”的决心;也有书商真诚地道出了“为了实现‘在书店遇见你,真好’努力,打破实体书店的地域区隔以及各大出版方的门户之别”的信心。
就像如是书店联合创始人张亚林所说的:“不是互联网有多强大,是实体书店没有做好准备。”于是他们创办了文化沙龙、剧场与美术馆。选择为千千万万创业者提供服务平台的长沙德思勤集团董事长龙固则表示:“创业最需要知识、信息交流,然后变成财富。这才是非常重要的。”
上海作家王安忆不会忘记2014年正月十五,在上海老文联旧址举办的“阅读年”开幕式:“对面的咖啡馆坐满了人,外面的队伍排到了大街上。”正是有了这场实验性的“阅读年”活动,2015年、2016年的中国图书市场、书店业、阅读趋势才开始渐渐升温。
那种使命,
成就了文化愿望
“全民阅读”创意起源于海外的“独立书店周”。世界各地兴起的独立书店群体,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通过读书与他人相遇、交流的机会。正是因为有文化投资人、创业者、企业家们天天研究“如何满足互联网时代下读者的需要”,以建投书局、西西弗书店、青岛如是书店、大众书局、长沙德思勤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新书店才悄然诞生。
帝都北京,书友们真的寻找到了“锣鼓巷深处的瓦尔登湖”。作为中国唯一一个100元门票、禁用手机电脑的书店,如果不走进去坐在后院那棵400多岁的枣树下,真的无法发现她的价值。朴道草堂,就是书友心中的“瓦尔登湖”。
书店的主人周一方爱好写诗和哲学,早年曾下海创业,公司有上千名员工。老周说,“开书店是一个使人幸福的职业,在这里你可以遇到无数美好的人。”
老周的书店和十年前体味了“时间的悠长、哲学的幽怨、现实的残酷与美好”的单向街书店有些相似。
事实上,“从一家好书店办出一份好杂志,建设一个好沙龙,连带和一群好玩的人出一套好丛书”,单向街书店就是这样,一步步成长起来,而成为“中国公共生活中清新而令人尊敬的声音”的初心从没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