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难在哪儿?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见习记者 张蕊
徐洪才 |
唐宁 |
冯清 |
当前国家层面都在倡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然而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反而越来越突出,那么是什么推高了资金成本?本期的“中企金融三十人谈”,邀请了两位经济学家及一位金融业企业家,相对于新常态下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分别从各自领域,谈谈金融服务实体这一主题。
破解“两个空转”
推高资金成本难题
《中国企业报》:您曾经提出当前的金融服务要想真正服务实体经济,需要解决两个空转的问题。而这两个空转问题目前确确实实存在,这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那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两个空转问题?
徐洪才:解决这两个空转问题现在很难。第一个空转是指货币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并未进入实体经济。第二个空转是指货币资金在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空转。现在银行推行贷款管理终身责任制,国有银行把钱贷给民营企业,如果到期不能还款要被追查,这样国有银行就偏向把钱贷给国有企业。但是国有企业有钱花不了,又把钱存回国有银行,这样就形成了第二个空转。这两个空转,就像车的轮子在转动,但车本身并没有前进,资金并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中,只是增加了资金传导的环节。这跟国有银行、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有关系,作为市场主体,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国有银行如何跟国际性的大银行、金融机构进行竞争,面向市场、面向风险自主决策,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国有企业如何与市场接轨?这些都有待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中国企业报》:为什么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越来越突出?解决的难点在哪里?
徐洪才:目前,国有银行相对于民营银行的垄断地位、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的垄断地位,都是现实存在的。那么怎么样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那就是让不同性质的银行、企业公平竞争,消除所有制歧视。在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有关国家领导人表示,一些民营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而是“没门”,讲的就是这个歧视的问题。所以现在我们也在推行消除所有制歧视的改革。另外,在当前我国的融资体系中,银行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如何向市场主导过渡?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如何完善?如何减少资金传导环节、疏通传导渠道和机制?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银行贷款
应“不问出身看效益”
《中国企业报》:当前国家层面都在倡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同时民营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是不是说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市场的真正痛点?相对于新阶段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您认为当前我国金融体系存在哪些问题?
冯清:首先,现在银行不愿意承担风险,而给国企贷款相对风险小,所以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国企。对于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来说,由于存在资金挪用、贷款偿付等风险问题,银行会出现惜贷现象。虽然国家层面上呼吁要提升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但是银行是否能够拿出资金来作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贷款呢?事实上,很多银行对于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是做坏账处理的准备,即便贷款也不会给太多。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只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银行贷款应该不问出身,只看效益。
《中国企业报》:那在国家层面上对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都有哪些政策上的倾斜?
冯清:这需要从国家层面上进行改革,改革贷款管理终身负责制,中小企业出现一定的坏账风险是正常的,金融系统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风险,而不是简单地追究个人责任。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中小企业更是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金融部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也是势在必行的。另外,我觉得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给农民贷款,也就是发展普惠金融。同时,对于农民的贷款,银行在审贷方面应该重点关注发展前景、资金流向、被挪用风险,以及产品是否能够偿付贷款利息等问题。
普惠金融“三步走”战略
《中国企业报》: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后盾对于社会经济的服务应该是普惠性的,也就是说,要让所有的市场主体都能够公平地享受到金融服务。今年以来,我国民间投资持续下降,虽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民营企业未能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投资能力降低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实际上与普惠金融的不足有直接关系。您认为普惠金融应该如何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唐宁: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专门就中小企业融资难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一段话对所有中国普惠金融业者都是非常有启发的,从去年统计数据来看,企业融资成本有所下降。但小微融资难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小微企业普遍反映,融资难在融资贵前,融资难比融资贵是更为紧迫的问题。这是关于中国普惠金融实践发展阶段权威的一个认识。那么我们如何通过创新实践解决融资难问题?
近期《哈佛商业评论》请巴曙松博士和研究团队合作,对过去十年中国的普惠金融实践以及普惠金融未来的发展做了总结和展望,提出了普惠金融“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小额信贷。普惠金融受众,无论是城市的中小微企业、工薪阶层,还是大学生、农户,一个首要问题就是资金获取和信用建立问题。过去十年中国的普惠金融实践,首先是针对这个问题的,目前我国在小额信贷方面有了相当长足的发展,创新深度和广度在全球也是具有领先性的。但是第一步还没有完全解决,只是刚刚开始。
第二步,拓展面向普惠金融受众服务的范畴。因为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农户,除了缺钱外,还缺很多其他的金融服务,包括保险、理财,这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步,也是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不同的地方,即能力建设。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不仅仅要满足普惠金融受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同时要帮助他们更好地做好管理。就是因为这个特点,无论是70年代尤努斯教授在孟加拉偏远农村做的(格莱珉银行),还是过去十年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实践,都是从这个方向出发并做了很多成功的案例。
总体来看,以小额信贷开始,延展到综合业务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以能力建设为基础建立构架,这是普惠金融在中国发展的一个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