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3版:文创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3版            文创
 

2016年8月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童子面”组团代言家乡“红豆文化”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江金骐

红豆村小导游们热情待客

“大家好!欢迎光临江阴市红豆村!我是红豆院小讲解员,今天非常高兴,由我给大家讲解千年的红豆文化。”伴随着清脆稚嫩的声音,一拨一拨来此探访的游客,未见红豆先闻其声,未解“相思”先受其礼——十多个身穿马甲的村内小学生,齐整整地站在院门口,一张张充满朝气的童子面,花儿一样迎候着每一批来此探访的客人。

与孩子们的热情活泼相比,院内越千年而不老去的红豆树,则在“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背景乐中,静静地接受着人们的凭吊、观赏和对美好生活的寄托。

千年故事千年情

“大家也许是第一次来红豆村,但相信大家对大诗人王维的《相思》熟稔于心,下面就请大家跟我一起背诵这首诗……”小讲解员声情并茂,游客热情互动。

历经千年的“红豆文化”,今天,被这里的小主人以别样的情怀阐释出来了。

“红豆文化”又称爱情故事,早在1500年前,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爱上了在当地修行的小尼姑,当然,僧俗两界,注定这样的爱情没有结果,于是太子亲手在顾山植下了一棵红豆树,以寄托相思意。这棵富有传奇色彩的红豆树,就坐落在今天的顾山镇红豆村。太子萧统曾是红豆院的主人,故红豆院被称为梁代的“皇家后花园”。

《中国企业报》记者看到院内的那棵红豆树,被铁栅栏和铁架子保护支撑起来,主干只剩一半,且枯而空心。为什么只剩半棵树?相传元代期间,一场罕见的雷电,把红豆树的另一半劈掉、击枯。至乾隆年间,红豆树奇迹般地复活,枯干腐株却孕育出新生命,到上世纪80年代,从根部又长出两棵小树,形成连理二枝延续生命。这三棵树互抱成趣,树冠下系满了祈福许愿的红丝带,看得出,千年之后的信男善女,仍将美好的世间大爱寄情于树。

“虽然走进红豆院看到的千年红豆树没有想象中的高大,但却有一种莫名的、发自内心的为爱感动,我想这可能就是古树曾经桑海,唯爱千年不变。这是人间大爱带来的感动。”——有游客留言这样写道。

据介绍,红豆树多生于南方,所以按纬度位置,这是国内生长在最北的一棵红豆树。这株树若能花开,其色洁白;若能结果,豆荚茶色,状若鸡心。剥开豆荚,便是一粒心脏形的红豆,灿若云霞。所以,红豆又被称为“相思子”,自古以来便被当做爱情的信物,人们借此祈求幸福。

“以爱为名”发展乡村游

水乡江南,处处皆景。

和周边地区相比,红豆村在乡村旅游方面起步相对较迟,周边其他村落都先后发展为成熟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但红豆村无论在自然景观资源还是基础配套建设方面,都有着一定差距,好在,在这里一直传颂着1500年的爱情故事。

红豆树传递着美丽动人的故事,演绎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梦想。

“红豆村虽然在自然景观资源方面相对欠缺,但是千年红豆树和流传千年的爱情故事,才是红豆村乡村旅游不可复制的永恒内在。”红豆村党支部书记吴敏东介绍,红豆村紧紧围绕爱情文化,发展爱情主题乡村旅游,通过策划组织丰富多彩的爱情主题活动,将红豆村现有乡村旅游资源串联,形成完整的“爱在红豆”乡村旅游生态链,让红豆村成为华东地区的爱情文化地标和不可不去的爱情乡村旅游胜地。

据介绍,“2016无锡乡村旅游地域品牌推广季暨江阴红豆旅游年”活动,三个月前在江阴顾山红豆村正式开启,这已经是短短3年内,无锡市旅游局第二次把红豆村作为“无锡乡村旅游推广”的主阵地。

虽然在自然景观资源上相对欠缺,但是红豆村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勇于打破“千村一面”的同质化发展模式,而是围绕自身特有的“红豆爱情”文化底蕴,发展爱情文化主题乡村旅游,为差异化开发乡村旅游,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留出“苏南乡愁”

如今,由红豆树衍生出来的红豆文化,由红豆文化衍生的乡村旅游,在红豆村随处可见。村里现在组织了“红豆文化月”活动,成立了“红豆评弹团”,每年为村民演出200多场次的评弹。

“我们开发的这些项目,既能让游人在此欣赏到美妙的江南丝竹,还能帮助大家留出乡愁。”吴敏东援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还要留出乡愁。包括这次,让小学生担当红豆村小导游,一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暑期生活,培养学生的红豆情结,培植红豆村旅游建设新亮点,二是希望小朋友们,以主人翁的态度传承并弘扬“红豆文化”,增强热爱家乡、传播乡情的实践能力。

红豆村的小导游们,有的介绍红豆树“三奇”,有的介绍红豆百花园美景,有的介绍红豆村农业合作社花卉,有的介绍红豆树坞村庄整治……各有侧重,每人介绍一个景点。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红豆树。

红豆树作为“江阴三奇”之一,在最新的江苏省“古树名木名录”中排行第七。红豆树之所以闻名,除了千年树龄,更因为王维的那首著名的《相思》诗,其中的一句“此物最相思”,拨动着无数人的心弦,也承载着无数人对往事的回忆。

“讲好故事,就能形成特色。”江阴市经信委党委副书记肖朱东介绍,在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上,包括江阴在内,整个无锡正在走出“千村一面”的怪圈,各村以自有的特色文化为载体,打造“美丽乡村”。

据介绍,宜兴湖父借助高密度的绿化覆盖和山水资源,着力打造“绿色健康”乡村旅游概念,如今湖父“深氧界”品牌已经深入人心;阳山,“花为媒,桃唱戏”,阳山水蜜桃早已名扬海内外,已经连续举办20年的阳山国际桃花节,更是无锡乡村旅游不可或缺的盛事;鸿山作为吴文化发祥地,在讲好“举案齐眉”佳话的同时,也让鸿山5000多亩葡萄搭上了乡村旅游的便车;而马山,则借着灵山胜境的影响力和环湖依山的特色景观资源,走出了“太湖情,马山行”的特色乡村旅游之路。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