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创新层 交易仍冷
企业寄望配套制度跟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虹
自分层制度实施以来,新三板市场并未表现得更活跃,此前被业内给予厚望的创新层交易也略显清冷。不过,企业对于市场前景及分层配套制度还是抱有较大希望,而且从已经披露的新三板年报来看,绝大多数新三板企业在2015年交出了不错的答卷。业内专家表示,创新层推出仅是新三板改善的第一步,降低投资者门槛,加强新三板企业的监管,严格信息披露的公开透明是未来新三板需要坚持和不断完善的方向。
流动性并未明显改善
分层制度是流动性改善的重大政策实践。不过,自6月27日分层政策正式落地,新三板市场并未表现出更活跃。业内人士指出,截至目前,市场整体的流动性却没有实质性改善甚至略有萎缩。据新三板在线统计数据显示,7月第一周,新三板市场交易降至28.48亿元,第二周这一数据再下滑至25.57亿元。需要注意的是,7月15日新三板单日成交额仅为3.94亿元,成为2016年第二个低单日成交额。上一个成交低值还是在春节刚结束后的2月17日,数值是3.77亿元。
中国国际科促会新三板研究中心副主任兼首席研究员布娜新对记者表示,分层是新三板阶段性成果,具有划时代意义。分层也是解决目前流动性难题的先决条件,但仅仅分层对于流动性帮助不大。由于分层后相关配套制度没有紧随其后,所以市场流动性没有较大提高。
“分层后的新三板流动性的确并未有明显的改善。”大同证券高级投资顾问张诚表示,尤其是创新层的交易量和活跃度整体不如基础层。由于新三板公司数量一直在增加,同时新三板本身依旧属于主板市场的一个衍生性市场,在A股整体情绪和成交不足的大背景下,新三板依然是存量资金在博弈,市场交易依然不够活跃。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市场预期的新三板分层所带来的流动性红利落空,这与当前新三板市场遭遇的监管不确定性,以及制度供给不明确有直接关系。虽然分层之后,新三板市场交易额出现了短暂微量上升,但由于配套措施成为新预期,市场资金进入新的博弈阶段。分层制度兑现后,市场预期已经发生转变,一方面挂牌企业不急于融资,期待更多的配套措施出台之时待价而沽;另一方面二级市场的冷冻效应对一级市场融资的传导影响,引发投资者的审慎态度。另外,分层落地,改善流动性的制度供给构成新不确定性预期,场内资金迫于资金回转压力,主动进入投资收缩期,而场外资金仍处于观望期。
创新层交易清冷
在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此前被业内寄予厚望的创新层交易也略显清冷。
据新三板在线统计,2016年6月27日至7月19日,2022只新三板股票进行交易,除了长油5等主板退市股票外,712只创新层股票进行交易,1310只基础层股票进行交易。也就是说,953只创新层股票中,有241只股票在分层后没有任何交易表现。
不过,相关企业对市场前景及政策措施还是抱有较大希望。
“虽然目前市场交易还不是很活跃,但是我们对市场前景还是看好的。因为加入创新层已经较大地增加了企业知名度,提高了公司的融资能力。近期我们与资本市场也进行了较为频繁的接触,主办或参加了多场路演活动。不过,市场的整体流动性改善还需要降低投资者门槛、引入公募基金等分层配套措施来进一步推动。”一家已跨入创新层的新三板企业内部人士表示。
对此,布娜新表示,根据新公布的年报,创新层企业大部分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决定企业股票估值的因素除了基本面,也受到市场供求的影响,如果市场低迷,企业估值势必受到不良影响。 (下转第三版)